做了两期的写作营,认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其中有一位,我们有着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内心渴望改变,身体很诚实的保持原样。
2020年3月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要蜕去幼稚,像个成年人,一个月下来,我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4月份的目标是提高执行力,执行力一直是我的短板,我有大把时间焦虑和悔恨,却没有时间给行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大脑为了偷懒,居然可以胡思乱想到没时间行动!
小伙伴F的焦虑到达了一个极限,在深夜用文字打出了自己的焦虑,“怎么才能不飘在空中,稳稳地落到地上呢?” ,编辑成了一篇文字。
F说,想看书、想看电影、想健身;然而取而代之的是刷手机,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现象?
内心有很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却一直在做另外一件事情,内心无法自拔的焦虑和负罪,但就是停不下来。
明明想要完成领导写的报告,却跑去整理文件;明明心里想着要看书,却手机刷到停不下来;明明想要静下来,却越来越焦虑。
发现问题了吗?最终没有落地都是因为“想要”,而不是“要”。我们习惯于说,我想要怎么怎么样,如果怎么怎么样,而不习惯说,我要怎么样,我可以这样做。
然而放飞太久的人,让其从“想要”,变成“要”,需要过程。
我想了一下,我们有相同的问题,因此,我开启了陪伴模式,一起做计划,一起变好;另一方面一起复盘,一起扶持。一个人不可能机械化的一直前进。
陪伴的效果好了很多,外力大于内力,F的执行力开始上升,同时我发现她的能量也开始变大。
最近的我,沉迷《犯罪心理》无法自拔,今天更是过分,从8:00一直看到16:00,8小时刷完两季,追剧一时爽,追完差点“火葬场”,在一个空间不动的我,头疼万分,同时因为浪费时间而沮丧懊恼。当我将这件事情告诉F,她开始鼓励我,并且主动行动来带动我。
于是我明白,当被需要,就会放大个人的价值和潜能,即使是一直否定自己的人。
这就是赋能,被需要的时候,也赋予了这个角色一项可以给他人带来价值的能力。
自我日更挑战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