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是歧视的一种,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多在同一个区域,对其他地域的人民通常不熟悉,文化、经济的差异和不平等,所以会产生偏见甚至妖魔化。
古代,通常,我国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看起来是区别于华夏,其实就是一种大汉族主义体现出来的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一直都在,直到现在。并且不只停留在称谓上的表现形式,更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现在正值高考之际,一提到山东的考生,什么总会联想到“高分低能”四个字。山东的考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也知道高考就是万人来挤独木桥,但是相对于其他方式,高考还算是跳出落后农村的快捷方式,所以,他们尽管没有优越的教育资源,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挤到了桥的上面。如果你能看到他们学习的环境,你还好意思说出“高分低能”这四个字吗?
某电视台的春晚,偷盗者使用了河南话,引起很多人的公愤,声讨这是歧视河南人。河南有小偷,别的地方就没有小偷吗?
地域歧视不仅是中国特色,而是全世界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发达的欧洲,法国被笑爱投降,英国歧视爱尔兰;在落后的非洲,也有歧视与被歧视的存在,曼德拉扭转了被歧视的命运,却又成了歧视别人的一族。
古今中外,地域歧视绵绵不断,生生不息。究其原因是地域的经济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要想摆脱被歧视的命运,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
中国古代有“人敬富,狗咬破”的俗语。你富甲一方时,人人见面称你“员外”,你落魄时,连看家狗都会狗眼看人低。
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智者的谋划。春秋战国时期变法富国的管仲、商鞅,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都是改变被歧视现状的谋划者。
现在,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各种领导轮岗,人才交流,都为消灭地域歧视创建条件。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不在听到地域歧视这一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