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收到不少朋友的问候,原来是过小年了,自己竟没注意到。回复了其中一个:“如今是天天过年,天天无年。”
为何这么说呢?以前过年,尤其是小时候,最爱过年,最盼过年。不单单有新衣服穿,最主要的是可以放炮仗,放烟花,还可以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年货。还有大人们你来我往的拜年,使平日安静的家顿时热闹起来。
一到“年二十三”,妈妈就会说“今天二十三,过小年儿了。”于是,她和两个姐姐扫房,擦玻璃,装饰屋子,里里外外把卫生做了一大遍。我和弟弟是帮不上忙的,看着大人们忙,感到了要过年的气氛,心里也暖暖的,跑进跑出地玩。
临近除夕前,妈妈要蒸很多豆沙包,馒头和枣卷,放到一个腌酸菜的大缸里,因为过年大人们要互相拜年,没时间做主食。我就最爱吃豆沙包,自己家煮的红豆馅儿,放了桂花酱和橘子油,皮子又薄,真挺香甜的。
除了做主食,还要炸一大盆素丸子,是白萝卜丝、虾皮和面粉做成的。于是我们小孩子就抓着当零食吃。最受欢迎的是妈妈过年必做的炸果子,那是把薄薄的面片划几道,一放到油锅里,面皮立刻张牙舞爪,转眼就熟了。高高的一大盆金灿灿的果子也是当时过年的美食啊!
而真正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却不大感兴趣了,无外乎是鸡鸭鱼肉。我除了喜欢吃鱼虾,其他的都不吸引我。那必吃的火锅,木炭滋滋地在铜火锅里烧着,里面的酸菜粉丝和白肉煮得软软的,这是吃了油腻后必吃的解腻菜,也是大人们最得意的菜了,我却都无所谓。
对于我和弟弟来说,出去放炮是最吸引的。因为哥哥姐姐们都大了,和我们玩不到一起。俺妈那时也不给我们太多钱买炮仗,自己买的就省着放。别人家一放鞭炮,我和弟弟就会捡到一些没点燃的小炮,于是我们手里的炮总能放好几天。
后来长大了,越来越怕放炮仗了。因为人们放炮几乎没有节制了。除夕还没到敲钟,远近的炮声便震耳欲聋地响起来,即便是关上门窗,说话声都听不见了,烟火味儿也钻进来呛人。俺们家每年都是由哥哥只放一挂鞭炮,用他的话说:崩崩煞神。
爸爸还活着时,他会走到封闭的后阳台,看看别人家放的烟花。那窜天猴嗖嗖地响着飞向高空,地娃娃散出七彩火花,在除夕之夜的最后几分钟,这爆竹的响声和缤纷的焰火,预示着他又老了一岁。我在屋里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泛出一阵阵酸楚。
姐姐的儿子最爱放炮,每年花大量金钱买各种炮仗。有一次除夕的深夜他竟然没有回家。大人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第二天才知道他住院了。原来那晚上他竟然别出心裁,把一只“二踢脚”叼到嘴里点燃,结果那东西没窜出去,而在嘴里爆炸了,把牙齿都崩掉了。
随着我的长大,对放炮和过年的感情越来越淡了。虽然现在人们仍旧在年前张罗着购买年货,还要洒扫庭厨,但一旦过了除夕,吃完那顿年夜饭,小孩子欣欣然收了很多红包,又长了一岁;大人们戚戚焉似乎离美好世界又远离了一步。想到此,只能平复心灵,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吧。
如今的百姓,绝大部分是不愁吃不愁穿了。哪里需要准备那么多年货占地方,年后的剩余物资和各种包装只能污染了环境。
看着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货物,人们随心所欲地挑选,等于天天在过年吧!记得上大学时,一个农村来的同学说,来城里读书,每天在食堂午饭时都能吃上猪肉,好像天天过年一样。我听了虽然觉得有点过分,但那肉片炒南瓜,对他来说的确是天天过年了。
如今人们的饮食比那肉片炒南瓜要丰富多了吧!既然是天天过年,也就是天天无年了。
年味儿,对于我们会越来越平淡。为了环保,人们尽量减少了放炮仗。为了省事,我们多在微信里拜年了。小时候的味道渐行渐远,唯有亲情却永不会忘。看那农民工大军的滚滚洪流在归家的路上,仍旧孕育着满满的人情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