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德思辩——视之不见,名曰微

道德思辩——视之不见,名曰微

作者: 瀚海侯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22:01 被阅读346次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

    微:少,细小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无形。

    希:少、罕有、稀疏、空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无声。

    夷:平坦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没有痕迹。

    通行本中写作“视之不见曰夷”,古本中写作“视之不见曰微”。

    看不见除了不存在,就是太小的原因,所以个人以为第一句应该是“视之不见曰微”。

    这三句分别是:看不见,听不到,抓不住。

    比如空气,比如这天地之间的规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天地之间的规则)。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致诘”是推敲、追究的意思。

    前面说的这三种现象虽然看似不同,但实际上他们都经不起推敲。

    看不到的东西基本上同时存在着听不到和抓不住的特性,比如微尘、光、时间等。

    微尘和光在不借助其它物品帮助的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的。

    同样我们也无法听到时间的声音、无法抓住它。

    如果觉得上面举的例子不够详细或者说没有说服力,那么如果把上面的比喻换成更加虚无缥缈的‘天地规则’呢?

    很多人都先入为主的认为老子在描述他的道,其实在这段内容中老子描述的只是一些自然现象,或者说是一些存在于这片天地之间的奇特风景。

    之所以这么理解,仍然是因为在整部道德经中,到目前为止,老子并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什么是道,他一直在用自然现象来向我们展示这天地之间的神奇。

    前面我们也说过,如果想让别人接受你的理论,首先你要让别人对你的理论感兴趣,只有对方真的感兴趣了,才会有继续读下去的想法。

    现实中,看不见、听不到、抓不住的东西有很多,这些东西不管怎么描述都会让人觉得虚无缥缈,怎么样才能让人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呢?

    对于上面的三种现象,如果一个人真的去研究,很快会发现无从下手。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老子说:这三种现象不能深入去追究,我们只需要把它们理解成同一个概念就可以了。

    这种说法看似不负责任,实际上却是最好的方法,暂时把这三种现象合而这一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到足够多的程度时,就可以很自然的明白这些内容。

    比如古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理解由于受到当时科技或文化积累的因素而显得很幼稚。

    于是他们就把这些归类于神、仙、鬼怪一类,这种方法在当时来讲其实是最合理的说法。

    而现在,由于我们拥有古人的资料作参考,同时也有了更先进的科技作为辅助工具,所以我们才能发现更多古人无法发现的信息。

    所以,当我们限于某些原因而对某些问题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时,不防把它暂时的做一个整理或规划,以方便以后有机会继续针对它做出研究或更改。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mǐn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皦:洁白、明亮、清晰、明白。

    昧:昏、暗、隐藏、不明白。

    绳绳[mǐnmǐn]:1、形容接连不断。2、小心谨慎。

    个人认为“绳绳”两个字在这里应该理解成模糊一片、无法理清头绪的意思。

    有这么一个东西,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抓不住,但是我们却又知道它是存在的。

    当我们仔细去看的时候却看不清楚,不看的时候却又模模糊糊觉得像是有这么个东西。

    总之,我们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它最终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对它进行描述或者记录,最后只能把它归类于虚无缥缈般的存在。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这种感觉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物件可以表现的一种现象,这种感觉称为“恍惚”。

    之所以说是恍惚,是因为我们知道它存在,却又无法具体描述它的存在,没有根源、没有结果。

    正如老子所说: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上面这段是最让人头疼和抓狂的,明明知道有这个么东西,可是我们就是无法对它进行命名和定义,甚至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它,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存在着。

    所以老子最后给出了一个方法,也算让我们找到了一条继续探索下去的路。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句话古本中写作“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我觉得应该以古本为依据。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是指通过过去的知识来驾驭现在的生活。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是指通过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驾驭现在的生活。

    虽然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天差地别。

    过去的知识未必适合现在的世界,如果用过去的知识来驾驭当前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不合理的。

    比如过去的日行千里、御风飞行、千里眼、千里传音等等过去认为普通人无法办到的事,对于当前社会来讲都不再神秘。

    所以,把握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切知识,并以此来使用我们所能够使用的一切知识和力量。这种说法才符合现实。

    通行本中写作“能知古始”,古本中写作“以知古始”。

    “能知古始”代表可以知道过去的事情,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可以称作能够知道过去未来。

    这种理解是不对的,没有人可以知道过去,我们所知道的过去都是我们通过现有的知识,然后反推理的结果,未必就一定是正确的答案。

    并且,那些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人几乎全是骗子。

    “以知古始”是指我们通过已知的一切,去研究和探索那些我们不曾了解的一切,直到我们弄明白为止。

    所以,“能知古始”和“以知古始”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却有了天壤之别。

    对比“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和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这两句话,我们就能够发现,古本中的观点比通行本中的说法更真实一些,我想这大概就是生命的意义,从人类开启灵智的第一天起,人们便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天地,然后把自己的所知所得传给下一代,之后一代代传下去,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切知识。

    尽管中间出现了一些断层,有很多知识都失传了,可是只要我们一直不停的学习与发现,失去的东西未必不能找回来。

    道德经传了下来,中医、针灸、指南针、星象学、锻造、机械、化学……这些知识中,我们失去了很多,也获得了很多。

    正如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然后进入冷兵器时代直到如今的信息时代,这是人类或者说是社会进化所必须经历的。

    而我们要知道生命的意义,也只有通过我们现在所掌握的一切知识与力量,去发现、去探索我们所不知道的一切。

    这便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是谓道纪”

    纪:纲纪、开端、要领、纪律。在这里我觉得应该理解为要领。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就是活下去,并且把自己的知识传给下一代,那么为什么要传给下一代呢,当然是为了让后代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然后去解开这天地的秘密。

    可是,这天地的秘密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我们该怎么下手呢?

    老子告诉了我们一个方法: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通过我们如今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发现我们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包括那些古人留下的、我们所缺失的知识。

    如果我们把现存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那么自然会发现新的问题,然后自然会去寻找答案。

    所以,“道纪”不是‘道的纲纪’,而应该理解成解开天地之间的秘密的开端。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错觉,老子在本章之前,提到的大多数都是一些自然现象,然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本章之后的内容更侧重于阐述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也就是说在本章之前,老子提到了大量的问题,而之后开始解决问题。

    所以,这一章里的“道纪”两字,理解成开端或者开始更合理一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思辩——视之不见,名曰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il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