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难别是樱花

作者: 尘杞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22:32 被阅读86次
    十分难别是樱花

    有人说:“在这个世上,如果没有了樱花,怎么能用宁静的心情来度过春天呢?”

    的确,樱花唤醒了春天。

    初春时节,浅草芳芳,遥观樱树,如云似霞。微风拂过,洒落瓣瓣樱花雨,诗情画意,美如烟雨。

    奇怪的是,很多年来,如此幽香艳丽的樱花却被国人所忽视。

    盛世大唐,世人独爱牡丹,雍容富贵,一如当日;积贫弱宋,文人偏爱梅花,清冷孤傲,独绝于世。

    千百年来,中国人爱过桃花。她是创世王者的霸气告白“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她是寻常百姓的殷殷祝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亦爱过莲花。她是小女生的天性烂漫“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他是大丈夫的江山万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却甚少,有人爱过樱花。

    许是国人的实用主义,故而更爱可结果实的桃花,许是国人愿相得益彰,故而更爱可衬气节的梅花,何知?

    于我而言,却对樱花情有独钟。

    犹记得小学时,校园一角茕茕独立着一树樱花,那是前任校长从自家庭院移植而来,无偿的供孩子们观赏。

    每遇春天,三两学生便结伴树下,或拾一二花朵插入鬓间,幻想自己化为花仙,或于树下嬉戏飞旋,享受落花布满身的欢喜,如此绝美春色,恍若天颜,惹人陈倦。

    于是,樱花是奉献,是童真,是孩子们最初的爱与美。

    如此富有内涵的花,样貌当也非凡。

    樱花每枝3到5朵,成伞状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花常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随季节变化,花色幽香艳丽,常用于园林观赏。

    除去样貌,她的繁衍同样别具一格,花瓣亦分为单瓣和复瓣两类,单瓣类能开花结果,复瓣类多半供于人们观赏,不结果。

    众所周知,日本是樱花的国度。日本人爱樱花极甚,文人们也极尽言语之能去赞美她。小林一茶云“婆娑红尘苦,樱花自绽放。”松尾芭蕉言“樱如云霞晚钟远,上野浅草孰打点?”

    其中,我最爱那句“鹳巢高,山风外樱花闹。”如静安先生所言,只“闹”一字,而境界全出,风流尽显。仿佛一闭眼,便能看见远方满树烂漫的樱花竞相绽放,各为其美。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樱花,象征着日本精神。樱花的花期很短,盛放一周后,便纷纷飘落,待春风徐来,即随风而逝,零落成泥。日本人认为做人也要像樱花一样,开放时繁盛美丽,惊艳众生;开败时就毫不留恋,转瞬尘埃。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用樱花短暂而灿烂的生命来比喻武士道精神,提倡物哀:“花为樱木,人则武士”。这一说法,也得到明治时代学者新渡户稻造的证实:“所谓武士道,就是如同日本的象征----樱花一样的事物。”

    《赛德克巴莱-彩虹旗》中的日本最高军官有句台词:“我竟然在这千里之外的孤岛上看到了我们失传了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因为这里的樱花开得太红了吗?”却引得我思绪繁动,想到了千里之外中国西南山区的樱花。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才是樱花故都。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到唐朝,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当时万国来朝,日本朝拜者将樱花带回了东瀛,如此才有了今日的“樱花之国”。

    而在广阔的中国西南山区,原始樱花们依旧寂寂的存在。

    有道是“赤珠红润浸酒色,自是西南雪樱张”,每逢三月,樱花成片成片的开,红花满树,花团锦簇,漫山遍野都是春天。

    有人说,“倘若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因着这一情怀,人们把每年的3月17日至4月10日定为“樱花节”。如此良辰美景,人们携亲眷,邀友伴,奉美酒佳肴,于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赏樱、畅饮,实乃人生一大乐趣。

    既是花,自有一层神秘遮纱。相传在很久以前,日本有位名叫“木花开耶姬”的仙女,有一年遍游日本。沿途,她将一种象征爱情与希望的花朵撒遍每一个角落。为了纪念这位仙女,当地人便将这种花命名为“樱花”。所以人们素来爱用樱花来喻女子,称其艳如春樱,美若桃李。

    有趣的是,偶尔,亦有人以樱花衬男子。“樱花飘落如雪,撒于其俊秀之躯,颇显落拓豪放”;“诸公子沐于夕阳,花阴下往来奔走,煞是好看!”男子的俊逸挺拔与轻柔秀美的樱花交相辉映,别有韵味。

    更有雅致之人,鸿雁传书,花枝寄情。“以信结于樱花枝上”,以作花信。樱花若盛放若凋零,艳阳下灼灼其华,带着满腔心意,都各成一番风景。心仪男女,便可两相邂逅,到天长地久。如此,总算不辜负了这满枝的樱花。

    毕竟,一日得闲便山水,十分难别是樱花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分难别是樱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jb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