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下的童年
(三) 一件小事
欣怡妈妈是一个特别热情的家长,见了老师总会主动打招呼。交谈时,脸上总是带着甜蜜的笑容,是一个特别开朗、好相处的家长。
欣怡的性格没有遗传妈妈。每次进教室总是怯怯地,还得让妈妈搬好小板凳,帮她放好书包,才坐下。开学快2个月了,小欣怡才慢慢的和小朋友熟悉起来。有时候,欣怡也会展现她另一面,比如她很喜欢跟着音乐跳舞,跳起来还有模有样,节奏也很准;跳到兴奋了还会“啊啊”地大声喊。欣怡的幼儿园生活过得平稳、快乐,但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打破了这种平静。
小班有李老师和范老师两位老师。李老师教语言课,范老师教综合课。老师在每本书上都写好了小朋友的名字,上课的时候把书发给小朋友,上完课后再把书收上来,只在周末的时候允许孩子把书带回家。
周一的时候范老师上综合课,发现小欣怡没有书,就告诉她要把书从家拿到幼儿园来,小欣怡点了点头。到第二天的时候仍旧没有拿来。第三天欣怡妈妈来送她,范老师问她说:“孩子的书是不是忘在家里了?这两天上课她没带书来?”
“哎,她的书不往家带啊,”
“我们每个星期五让孩子把书带回家的。”
“行啊,老师,我回去找找,也麻烦您在幼儿园找找”欣怡妈妈笑着说。
周四早上,欣怡妈妈把欣怡送到教室,然后对李老师说:“欣怡说把书给你了。”
“没有啊”李老师感到很奇怪。
“欣怡说上完课后,把书给那个扎辫子的老师了。”
“难道是我记错了,我再找找吧!”李老师心想,孩子说得这么准确,有可能是自己记错了。
“那老师您再找找吧”欣怡妈妈没有了往日的笑容。
一上午,两位老师翻箱倒柜,把小班几乎找了个底朝天,就是没有找到欣怡的书。
李老师问欣怡:“你什么时候给老师书的?上完课后吗?”
欣怡用她经典的无辜眼神看着你,一声也不吭。老师也无语了。
下午送孩子的时候,欣怡妈妈又问李老师:“老师,欣怡的书找到了没有?”
“没有啊,欣怡是不是忘在家里了?”李老师无奈的说。
“不可能啊,我们家都找了”欣怡妈妈皱着眉头说。
“我是教语言的,欣怡的综合书一般都给范老师,就算给我,也会放在教室里,可是我们找了一上午,就是没有找到”李老师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欣怡说给你了,”欣怡妈妈不高兴了“麻烦你们再找找吧,反正家里是没有,我都找了个遍!”
又是一下午!反复问了其他孩子,又挨个角落找了个遍还是没找到。真怪了,书到底跑哪儿去了?
周五早上欣怡妈妈来送孩子的时候,没有搭理李老师,走到范老师面前问道:“欣怡的书找到了吗?”
“昨天我们找了一天,也问了孩子们都没有找到啊?”
“那我再问问她奶奶吧,不过家里应该没有。”欣怡妈妈明显不高兴了。
“这本书也快学完了,每次上课让欣怡用老师的书,不影响孩子上课,要是找不到就不用找了。”范老师笑着说。
“还是麻烦老师找找吧,麻烦老师了。”说完就走了
李老师有点委屈,问欣怡:“孩子,你说句话吧,你什么时候给的我书啊?”
欣怡仿佛知道老师有点不开心,也看出妈妈和老师之间有点小问题,终于开了金口:“那一次,就是那次下课的时候。”
“哪一次啊,是这本书吗?”
欣怡又不说话了……..
下周一早上是欣怡奶奶送她,奶奶边给欣怡搬板凳边说给老师听:“欣怡和老师说,书在家找着了,忘在妈妈家了。”欣怡奶奶明显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她为这本书也找过老师好几次。
李老师如释重负,心想可还我清白了!
“直接拿回家吧,这本书已经学完了。”范老师说道。
接下来一连好几天都是欣怡奶奶来送她。之后,欣怡妈妈见了老师也不好意思主动打招呼了,李老师也刻意回避她。一本快学完的书,让老师和家长之间产生了隔阂。
在农村,大多数人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就是:哄孩子。只要孩子不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没有磕磕碰碰就行了。家长对孩子们经常地叮咛是:“在学校里,那个小朋友打你,你就使劲打他;要是老师打你,你就回来告诉奶奶。”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得以成功开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农村这一原则很难得到实施。有些家长对老师的态度是:外表尊敬,内心警惕。自己的孩子如果跟着某个老师上课,就很尊敬那个老师,等到孩子幼儿园一毕业,家长如果遇到老师,仿佛没看到。对待老师态度的差距之大,令人心寒。当然也有很多家长是很尊重老师的,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家长。也很配合老师的各种工作。只是我们的幼儿园,留守孩子太多了,爷爷奶奶是我们家长的主要群体。他们眼中的学习就是:写字,做题。其他的画画、唱歌都是没有用的。很多时候真的无法沟通。
一件小事,折射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琐碎与不易。要想改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地位,需要全社会树立一种正确的育儿观,把尊重留给孩子,把信任留给老师。
我们期待着…….
2015年9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