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者,九边的书《向上生长》。是九边公众号里的一些文章汇总,公众号就叫九边。
这本书讲了作者从毕业到工作的一些亲身体会以及自身成长的一些建议,非常强烈的推荐大家读一读,很受启发。不想买书的可以直接去公众号上读。
写几个自己感触很深的地方吧。
1量的积累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的强调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你做的某件事情,有没有积累到一定的量。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但是我们又真的运用了这条规律了吗?
在我们的工作或者学习中,积累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一件事情你天天做,日积月累,随着数量的累加,在某个时间点上,量变就会产生质变,规模效应就会爆发。以至于你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就好像我刚参加工作,作为一个实习医生,经常被病人的各种症状弄得晕头转向,云里雾里。他为什么会出这个症状呢?和他的病根本不沾边呀。他到底诊断什么?好像这两个病都挺可以的,好难区分。回去翻翻书,可是病人也不是按着课本生病的呀。
经过几年的临床工作,见的病人也成百上千了,什么样奇奇怪怪的症状也都见过了,突然就发觉病人身上的症状好像都有合理的解释了。这个症状是并发症,那个症状应该是药物的副反应,这个症状出现了,一定要警惕是不是引起别的系统的病变了。甚至有时候还能冒充一下“半仙”,这个患者会在几天内好起来,而那个患者,可能只有几天的时间了。
现在自己也带学生了,经常跟他们说的就是,回去好好看看课本。
有一天,我和孩子们说完这句话之后突然愣了一下。因为我想起来我以前也是回去看课本,可是效果并不好,为什么现在又这么迷恋看课本这件事了呢?
于是我晚上回家又特意翻了翻课本,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现在看课本,课本上的每条症状,我都能找出对应这条症状的病人。以前分不清楚的病症,现在也能随时说出这些症状细微的差别在哪里。以前觉得描述很模糊的地方,现在也觉得就是这样,书上写的一点也没错,在临床上这个症状就是很模糊的。患者确实不会按着课本生病,但是他所有的症状也都没有超出课本的范畴。
以前的我,是就算让我拿着这本书看病,我也不会看。
现在的我,是就算不让我拿着这本书看病,我也会看。
这中间相差的,就是那上千个我见过的病人。
所以,当你的规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完全超乎你想象的东西。而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具有一些个体不具备的能量。
就好像一滴水没有什么,但是海洋可以覆盖71%的地球面积。
就好像一颗鸡蛋很脆弱,但是当它带着从几十米高空落下所积累的速度砸到头上试试,坚硬的头骨在这样的速度积累上也是不堪一击。
而且,只有当你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具有一些个体不具备的能量,才能解锁新的玩法。
比如,小米为什么能把手机做到那么便宜?因为他要的货量大,他就可以和供货商谈价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你一次买一个和一次买一万个,价格能一样吗?
再比如,前些年房地产火爆,房地产致富的人是怎么操作的?比如有人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20%首付,用5倍杠杆,花了20万买下来,剩下80万是银行出钱。然后房价暴涨,涨到200万,把房子卖掉,还掉银行的80万,除去自己的20万,赚了100万。也就是说用20万赚了100万。
而这种玩法的前提是,你得有最开始的20万原始积累。
还用现在流行的“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很多其实就是量的积累不同而造成的“穷人玩法”和“富人玩法”
比如那个经典的例子,你面前有两个按钮,按左边那个直接给你100万,按右边那个有50%的概率什么都没有,有50%的概率给你1000万。按左边那个是穷人思维,按右边那个是富人思维。因为左边那个按钮值100万*100%=100万,右边那个按钮值1000万*50%=500万。
其实都是鬼扯。
你可以想一想,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确定的100万比不确定的1000万来说要强太多了。而如果你已经有了几千万,那一百万对于你来说就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了,你可能就会选择试试运气,反正那一百万我不要也没什么损失。
所以,当你的钱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对风险的也就没那么厌恶了,因为你有能对抗风险的资本了,我亏了也不会影响到什么,可能就是少挣了几个月的钱,但是这对普通人,或者说积累没有那么厚重的人来说,往往是不能承受的风险。
所以,使劲的积累吧。把量不断的增加再增加,当它爆发的那一天,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2所有的进步都是违背天性的。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抖音15秒,人间2小时。
你玩游戏3个小时都不带喊累的,要是坐那看3个小时的专业课,肯定会生不如死。
我上学的时候总在想,我和学霸的脑子肯定长得不一样,要不他怎么能把学习那么痛苦的事情还做的那么津津有味?不是我脑子长坏了就是他脑子长坏了。后来我通过观察,觉得是他脑子长坏了,因为我发现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那就证明我脑子应该是没长坏,应该是他脑子长坏了。可是,他脑子要是长坏了,为啥还学习那么好?
后来我想,可能是我学习没什么天赋。就这样自我安慰了好多年,不过后来看到了一句话,让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句话说的是“ 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从那时候我才意识到,绝大部分事情并不需要拼天赋,投入的时间多,就能做得好,做得越好,就越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
像不像滚雪球,刚开始雪球都是很小,滚得很慢。但是当一段时间之后,雪球就会变得很大,滚落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所以并不是学霸或者我哪一个的脑子长坏了,都没坏,只是我们的阶段不一样。他已经度过了那个小雪球的阶段,而我还没有。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有度过那个阶段。
我们学习的时候,学半个小时就觉得很累,可是刷抖音,一个上午都可以刷下来。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不太喜欢上进,堕落才是我们的本性。
于是,总会有聪明人利用我们大脑的这些特点,开发出让我们上瘾的东西来,比如说游戏。设计巧妙的游戏会有大量刺激我们大脑兴奋的东西,而且时间很短就来一波刺激,就跟吸毒一样,先来一针,爽一会儿,等这针效果快过去了,再来一针。所以就有那句话,一时刺激一时爽,一直刺激一直爽。
所以,我们怎么进步?和自己喜欢的事情反着来就行了。喜欢抖音?卸载了。不喜欢看书,每天坐在书桌前,做不满4个小时不能起来。
所以,向上攀登的本质就是找虐,而且是自己主动找虐。虐着虐着,没准就喜欢上了。
就像上面说的,越有效果,越喜欢做,做的越多,越有效果。
当然,你得熬过最开始的那段痛苦的时光。
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人想要进步,一定程度的找虐其实是必须的。
比如,如果你经常锻炼,你就会发现你锻炼完后,肌细胞在生长和修复的过程中,会变得更为粗大和强壮,可以承担更多的压力。比如我们注射感冒疫苗。把有毒的菌株注射到身体内,让免疫系统活跃起来,有的人可能还会有感冒的症状。但正是这种自己注射毒株的行为,在流感来临的时候让免疫系统能够快速识别病毒,减少我们的症状或者得病的几率。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积极地找虐,其实也是为未来找保障。
就好像孟子所说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们不用担当大任,所以不用虐的那么惨,适当的找虐就行了。
3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
我小时候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厉害的人,那个时候学习还比较好,经常被人夸聪明。后来慢慢长大,我 也一直认为自己很厉害,大学没考好只是因为自己没重视。考研也失利了?没怎么好好准备,要不肯定上岸。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是一定能进三甲医院,要是做生意也肯定能年入百万。
直到上班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才慢慢的发现,我只是个普通人,既没有比别人聪明很多,也没有比别人笨。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幸亏没做生意,要不铁定亏死了!
如果大家学过统计学,应该就知道正态分布。很多医学的检验数值都是符合正太分布的。大概长这样。
通过这个图就能看出来,大部分人都集中在中间的部位,特别聪明和特别不聪明的只是两端很少的人。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只有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才能更好的走下去。因为我是个普通人,所以我得比别人更努力才能比比人获得更好的成绩。因为我是个普通人,所以我的记性只是一般,想要比别人记得多,就得笨鸟先飞,还得多飞几次,才能记得更多。因为我是个普通人,别人一眼就能看穿的事情,我就得多看几眼,多想一想,多准备一点,这样才能不吃亏。正因为我是个普通人,聪明人干3年能干成的事情,我就得干5年,10年甚至20年。
只有把自己的定位定准了,才能正确的找准自己的目标。才知道自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需要跨过多少艰难险阻。而不是像我以前一样,认为自己的失败只是没有好好准备,甚至觉得自己经过1个月的准备就能考一个好大学,考上研究生。现在我才明白,我的那种准备,只能够算是重在参与。
有人说,人生有3次妥协。第一次是认识到父母很普通。第二次是认识到自己很普通。第三次是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很普通。
其实,大多数人都很普通。普通是大多数人的固有属性。但是,虽然每个人都很普通,那些不普通的事业却也是普通人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的。大多数领域的头部,基本都可以通过老老实实的训练,学习到达。所以,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挺好,最起码能够脚踏实地的慢慢努力。
就好比你的面前有条河。你要过去。超人可以飞过去,有的人可以坐船过去,你只能游过去。游过去也没什么不好。老老实实的游泳,虽然累点,但是也能到达对岸。最怕的就是你要学超人飞过去,还总抱怨风向不对。那样的话,你连游过去的机会也失去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来我的公众号“博医读书”,每周带来一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