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爆炸、行业多变动的时代,每个人活得都很焦虑,踏入社会两年,更是看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对未来迷茫,对现状不满...对于工作,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离不开职业规划。但是,我所以为的职业规划,真的是正确吗?
职业发展规划真的正确吗?
在职业规划这件事上来看,可能我最初的认知,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职业发展基本上是以怎么跳槽、怎么涨薪、怎么换公司、如何进大厂为目的
原以为的职业规划,无非是如何职场晋升,比如,我现在的岗位是产品经理,那么我的职业规划路线毫无疑问就是产品助理→产品经理→中高级产品经理→产品总监→高管;但这样的规划永远是工作,而不是事业,这种规划永远把自己放在打工者的位置
或是不感兴趣,或是缺乏自信,或是某些能力不够,我认为我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挤进那1%的人变成高管
另一方面,这也是个吃青春饭的职业,大多数的有效工作年龄是45岁,而竞争激烈的产品岗,35岁有可能就职业终结;其次,这个岗位也更青睐于年轻人,大厂每年都会招大量的应届生,而不是大量的社招更有经验的产品
吐槽完了,最后回到打工这件事上,在行业不确定性剧增的今天,又有多少高管在前一天还在讲职业发展前景,第二天就被裁员了呢?
这样的职业规划能带来什么?
先来看看早年工作的那群人,肯定是比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收入和层级都高很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两个人是不同的阶层,40岁的人并不一定就比大学生强很多,只是一个在职业生命的早期,一个在后期的区别,其实努力奋斗一生但还在原点
再来看一个社会现状,众所周知,由于日韩老龄化,很多人60岁就失业了,却并不是过着领退休金的日子,从此开始享受晚年生活,而是开启了新的打工生涯!政府开始将一些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优先分配给这些退休的老年人,比如,滴滴司机、餐厅服务员、收银员...不想而知年轻人将要去做更苦更累的工作;而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如果采取相同的政策,自己极有可能就是第一批退休后还要继续打工的那波人,总之就是细思极恐
为什么打工人的赚钱模式不赚钱?
香港有一句形容打工人的赚钱模式:“手停口停”,也就是一天不工作收入就没了,请一天假,工资就没了
打工人的赚钱模式有以下两个特点:
- 第一个是打工人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在一家公司上班,每次只能拿到一份工资,同一个时间只能卖给一家公司,一个老板
- 第二个是打工人没有产权,无论在公司做出任何成就,产权都归公司和老板,只要离职,成就清零
所以,这种单次售卖时间的赚钱模式,不仅赚不到钱,还难以摆脱内卷
想要破圈,应该认识到职业规划真正的最终目的是,自己去掌握生产资料和资源!要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工作只是工作,不是事业;工作是老板的事业,不是自己的事业
真正的职业规划,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思考谋划,现在的岗位是不是离生产资料最近的岗位,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资源,如何建立自己的生产资料系统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生产资料呢?
想要掌握生产资料,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拥有产权、如何批量卖给更多的人、如何售卖资源而不是劳动力;这里可以参考老板的赚钱模式
老板的赚钱模式是什么?
老板会研发出一个产品,虽然有失败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了,就可以无限售卖,产品和企业拥有产权,雇佣的员工所研发出来的东西,产权和收益也是老板的,只要付出一份努力,就可以无限复制
生活中,医生开诊所、厨师开餐厅,也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别人的知识和技能打包,源源不断的售卖,这也是对他人的知识和技能拥有产权
再如现在市场上一些产品经理的产权变现之路就有:创业、出书、直播mai课、职业培训等等(吐槽:最后的选择其实只有两个,要么是主动创业,要么就是被行业淘汰,再换到其他行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