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中提到的“动车组原理” 给予我很大的启发,那什么是“动车组原理”呢?动车组原理对我们的教学有哪些启发呢?过去我们常说一句话: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这说的是我们乘坐的普通列车,它采用的是动车组原理,它是完全依靠机车牵引,车厢本身并不具有动力,是一种动力集中技术,但是它正在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的动车,它也是采用动车组原理,但是它是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运行的时候,不光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把动力分散,更能达到高速的效果。传统的列车每小时100公里左右,而现在的高铁和动车300公里以上,这是多么大的差距。这就如同我们的教学,往往我们教师平时采用的就是动力集中技术,一人带着几十个人跑,尽管老师很卖力,仍然教学效率不高,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也会逐渐被淘汰,那怎样才能由教学的“动力集中技术”变为“动力分散技术”?其实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动车组理论是一致的,它就如同毛主席说的打仗一样,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往往老师会说,合作学习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中也经常用到,但是怎样才让合作学习真正的服务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呢?这也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困惑的问题,恰恰王敏勤老师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首先王敏勤教授在书中提到了要杜绝课堂教学的“伪合作”,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以前为了套这种模式,可能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合作,一些不需要合作的内容为了活跃气氛可能也合作了,这样的合作教学往往为了合作而合作,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甚至加重了学生课后负担。还有就是只考虑了合作的形式,而没有考虑了合作的结果,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带有随意性等。那怎样才能算有意义的合作呢,结合王敏勤老师的书和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合作的目标、重难点首先要明确,内容的设置要有代表性,不能太简单,不然没有合作的必要。2.不能只考虑提出问题而忽略了合作的意义,可能老师让小组间互相提出问题,但是往往学生会提出自己会的问题,不会的也不敢提问,因为别的组回答了自己还得做评判,这样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停留在了浅层次上,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才有真正合作的意义,合作后要及时做汇报,做到小组内互检互查,不会了的老师及时做补充。3.既要考虑合作的形式也要考虑合作的结果。不能单注重课堂合作,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还要向课堂要效率,那就需要老师课下备课要精,设计教学活动多样有趣,激发学生兴趣,虽然我们不能增加课堂时间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宽学生活动的宽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4.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要有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对每一节课的内容划分责任田,并且实施责任田轮流,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5.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不能带有随意性,可以设置组内自评,组间互评,设置小组评价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并且要具体,做好评价表的总结表彰等,每节课评出优胜组,每周评出周冠军,每月评出月冠军等,被评为月冠军组的学生给家长发喜报,班级群内表扬等,只有这样,合作才能形成一种常态,学生才会重视起来,老师千万不能因为怕浪费时间就应付了事。这也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有时候自己给孩子们许下的奖罚制度实施,老是因为这方面那方面的原因耽误了,这会直接的影响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欲望与期待,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打消了,就动不起来了。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这个收尾,收的漂亮了学生才会有信心有激情开始下一轮的学习,我们才有可能和动车一样把速度、效率提上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