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广州永庆坊,在习总书记2018年10月到广州考察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之后,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便是网红打卡之地。
不久前我也赶着这趟来打卡,匆匆步履留下的印象,仿佛与其它城区相比这里并无许多特别之处,粤剧博物馆虽焕然一新,却仍品不出百年历史浸泡出来西关浓汤的味道。

当我再次重游细细品味时却发现,那些斑驳不改精致的西关“骑楼”,蒙尘依旧明艳的满洲窗、趟栊门和青砖屋,周围仿佛飘荡回旋着一首百年吟唱的粤曲,让人不知不觉地走进曲中。
永庆坊本身就是一首乐曲,不管你听懂或不懂,走进来了,就是曲中人、戏中角。
这里粤剧一条街主体建筑是粤剧博物馆建筑群。当年这里可是岭南地区名副其实的明星花园,几乎所有的粤剧名旦和戏班杂役都云集于此,若走在永庆坊的任一段里弄街巷,随时都会遇见当时的明星,如:谢觉先、马师曾、白雪仙、罗品超、林小群等粤剧名伶。






粤剧的发展受昆腔、汉剧、徽剧、秦腔等多种剧种影响又自成风格,与其它剧种相类似的也有各自的“行当”,每一行当均有自己的服饰打扮“行头”。
清光绪年间,八和会馆在这里落成。八和会馆共分为八堂,作为粤剧艺人住宿的地方,不同行当被安排居住在不同的分堂,如花旦住“福和堂”;丑角住“新和堂”;武生在“永和堂”;武打家在“德和堂”。
在永庆坊小巷里寻到了“銮舆堂”,“銮舆堂”又名“德和堂”,为八合会馆旗下八分堂之地,为粤剧武打行习武、演武之地。
八和会馆在册子弟最多时有六千多人,近三千人聚居在这里,更以众多名人蜚声中外。








永庆坊又是真正的市井,乐处藏在悠然的生活里,你若随心而来,又无心而返,或许便是永庆坊平常散落的样子,三五游人逛街购物、饭酒茶市聚会闲聊的地方。而每当人潮散去明月当空时,始觉蜿蜒街巷开启那厚厚的绛红色帷幕,引人循着琴声走进一座粤海曲波的美丽小岛,那水袖清扬、如泣如诉,亦或万马奔腾、波涛汹涌的古粤之音在脑海回荡着,余音袅袅......

永庆坊第二期工程在继续,旧城区翻新,在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基础上融合了一些现代元素,也相得益彰。就像写文章,自己的文字不置否定与破坏,只有在不断的积累沉淀和创造中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