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第一座独塔斜拉大桥,章镇大桥是小镇的标志。
尤记得通车那年,尚在幼儿园的我们也被老师带去观礼,当披着大绸缎红花的小轿车从桥的另一头开过来时,我们挥舞着小手整齐地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幼儿园发的点心格外丰盛,小小的我们于是深深地感到:今天是一个欢乐的日子,今天更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章镇人出行再也不用先摆渡了。章镇很快有了汽车站。
双向两车道的桥面。难得有机会坐车,驶过章镇大桥时都觉得威风凛凛的——这可是从水面上过去的啊!
更多的时候是走路到章镇大桥,有事没事都上去跑一趟。大桥的两侧各有一条窄窄的人行道,我们呼朋唤友从右边的人行道走到对岸又从左边的人行道跑回来。走走停停,跑跑歇歇,从桥上往江面望去真带劲啊!我们看到运沙船从我们脚底下穿过去,高高的沙堆稳稳地与桥底擦肩而过;我们看到捕鱼的“脚桶船”撒出去一张大大的网,拉回来的网里活蹦乱跳的鱼虾;我们看到清澈的江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远山,水天连绵成漂亮的水墨画。
桥身上有很多长长的拉索。我们一根一根地揣摩,寻找那根最高的可以登上桥中间塔尖的拉索。总是试图爬一爬,憧憬从塔顶远眺全章镇的滋味。
我们终究没有勇气去登顶。
有一天,一个叫“菊香”的完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登顶。脑子并不好的她不是如我们这般先找出来哪根拉索可以登到最高处,她一根一根的身体力行地试验。于是一趟又一趟,我们看着她攀向高处,又缓缓滑落,再攀向高处,再缓缓滑落……她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语,勇敢无畏地完成她的登顶计划。围观的人都是来看笑话的,谁都知道她是章镇出了名的时不时要发作一下的傻子,他们一边嘟哝着“这个呆婆”,一边冲着菊香嚷嚷“快爬快爬,快要到顶了”。菊香表演得更加卖力了。只有围观的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会觉得她是个傻子,也会隐隐地生出一些羡慕来:她真了不起啊,她在上面看到的风景该有多漂亮啊!我们追随她身影的目光里肯定是装满了崇拜的,如同桥底下滔滔不绝的曹娥江水。
桥头有座漂亮的镂空凉亭。凉亭前后各有围廊,南北通透,江风习习。凉亭里东西各有一排石凳。这是一个纳凉好去处。学生们放学也喜欢去凉亭做作业,做完作业还能在凉亭周边跑跑跳跳捉捉迷藏。
谁也想不到,有一天凉亭沦陷了——镇上的俩乞丐进驻了凉亭。
“陈家酷”和“幼芬”是章镇知名的乞丐。他们一个入驻了东边的石凳,一个把守了西边的地盘。人们去乘凉时发现已无多余的落脚地——俩乞丐甚至铺好了被子,一副长期驻守的样子。也罢也罢,让给两个可怜人按个“家”。再后来听说两个乞丐闹翻了,都说吵架的结果是“陈家酷”赢了,因为后来再没见“幼芬”住凉亭,据说是被“陈家酷”挤兑走的。
慢慢地,凉亭荒芜下来了。偶尔,我们放学路过回去愁一眼乞丐,好奇一下他的日子。赶上乞丐没在“在家”,我们也会在凉亭里外跑上一通,毕竟这是一个可以眼观八路通透凉爽的好地方。
很多年过去了,章镇桥的双向双车道已承载不起密密麻麻的私家车流。前两年政府加固了大桥,加装了彩灯。章镇桥又焕发了新的光彩。
那天回章镇天已黑。车子行至章镇大桥,忽然觉得很暖。

夜雨中静默的章镇大桥巍峨又秀气,它张开的拉索包容而温暖,如同一个大大的怀抱,使人心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