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厢记》读书报告

《西厢记》读书报告

作者: 南筝向北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20:13 被阅读0次

引言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一、内容概述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途中路过河中府,顺便看望 同窗好友 白马将军 ,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便一见钟情。 张生 为追求莺莺,放弃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 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晚,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 张生隔墙高声吟诗,莺莺应答。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爱情的种子便就此生根发芽。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 张生 、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 孙飞虎 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老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 张生挺身而出,帮助莺莺渡过难关。

  风波过后,原本两人终于能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不料老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 ,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 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 张生 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约 张生 相会。当晚, 张生翻墙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 张生不礼貌, 张生 从此一病不起。深夜,莺莺来到张生 书斋,与 张生私订终身。不料此事被老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老夫人 。 老夫人 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 张生 ,但却逼迫 张生 立即上京考试,考中才能取莺莺为妻。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 崔夫人 侄儿郑恒造摇说, 张生已做卫尚书女婿,逼 崔夫人 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 张生回到普救寺,揭穿郑恒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二、理论与方法①

(一)、“目注彼处,手写此处”

  叙事谋略论。主要从“觑定阿堵一处”、“远远处发来”和“左盘右旋”三个方面阐释金圣叹总结的叙事谋略。并结合文本的阅读、比较,评析其价值和意义。

(二)、“意在于文,意不在于事”

  叙事功能论。着重阐释《西厢记》金评中的人物叙事功能和情节叙事功能,人物叙事功能主要从行动元和角色角度探讨。

(三)、“金针尽度”

  叙事方法论。结合《西厢记》金评本,探讨金圣叹提出的那辗法、月度回廊法、移堂就树法、羯鼓解秽法和烘云托月法等叙事技法。 余论指出《西厢记》金评对中国叙事理论的独特贡献及其不足

三、个案分析

    儿女多情,离愁别恨,是我国古典诗词、戏曲和传奇小说中经常表现的主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送别的场面,在古典戏曲中,是屡见不鲜的。“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生死离别的场面,最能动人细腻情怀,刻画丰富性格。《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就是一个写得非常成功的例子。

  在《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中长亭送别的桥段无疑是全剧最令人过目不忘的。而作者安排在此处实际也是经过了精心考虑的。在这之前,张生和莺莺的婚姻,已经过了许婚、赖婚、私定、拷红等波折。老夫人不得已将同意将莺莺许配给张生,条件是“上朝取应”,并且“得官”。 面对这一变卦,莺莺的内心是异常复杂的:听到准婚的喜,想到离别的恨,对母亲有意刁难的怒,对张生艰辛前途的愁,对自己无主命运的悲……可以说,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一齐都涌上了心头。为此,作者特地安排了这一场戏,让莺莺倾吐内心的苦闷,发泄对母亲刁难的不满,表明对张生爱情的忠贞。这是一次断肠的抒情,也是一次勇敢的抗争。

四、评价

  《西厢记》的情节如今看来不过才子佳人,终成眷属。若非王实甫文才出众,人物刻画细腻入微,跃然纸上,此类题材极易沦为浓词艳曲,附庸风雅之流。 在正统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一曲西厢唱醒了多少对真挚爱情的强烈渴望。

结语:

  记得著名诗人裴多菲曾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崔莺莺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她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情是那样的美好,是那样的值得期待,真正的爱情是存在于人间的,并且是可以追寻、应该而且必须去争取才能够得到的。真心的希望,如作者心中的美好希冀一样“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  金圣叹

相关文章

  • 《西厢记》读书报告

    引言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

  • 西厢记

    《西厢记》读书报告 引言: 山西省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这里人文荟萃...

  • 国学经典系列之四大名剧

    《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

  • 《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王实甫 戏曲角色名称 末本:全剧以男主角主唱的剧本 正末:男主角 正旦:女主角 俫:仆伇 外:男女主角以...

  • 小轩读书||西厢记

    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 手绘.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

  • 明代画家仇英(款)西厢记图册

    仇英 西厢记图册(清人画) 18.5×38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仇英 西厢记图册1 仇英 西厢记图册2 仇英...

  • 怎样写好一篇读书报告?

    [目录] 一 写在前面 二 (1)为什么要写读书报告? (2)写好读书报告的关键点 三 读书报告的构造 四 写在...

  • 《西厢记》介绍以及昆区特色研究

    西厢记 《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普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北调之祖”、“北词之首”、“...

  •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读后感 乐逢隆 赵景深先生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厢记》读书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nt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