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时候和闺蜜一起聊天,谈到一个话题,觉得自己现在和小时候所希望的那个自己完全相反,感觉自己都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样子。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致认为:以前少不经事,把一切都想的太美好了,总会以自我主观意识去判断周围的人或事情,要么对,要么错,仿佛只有两种选择,只是黑白,只分对错,容不得有灰色地带,有任何的瑕疵心里会有些膈应。
之所以初生牛犊不怕虎 ,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年轻的时候经历太少,阅历不够。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这让我想起我大姨曾经说 ,她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由于她性格大大咧咧,从来不肯吃一点亏,别人如果说欺负她,她一定会还回去的。可是,自从结婚成家到后来外出做生意,子女都各自成家,反而很多事情都不那么计较了,对于一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当时大姨给我说这些的时候,我当时特别不能理解,然后几年以后,步入社会,细细想来却能够体会其中的心酸与无奈。
或许,在以前,身边很多人都会认为我是一个好脾气,活泼开朗外向,每天都无忧无虑的,仿佛都没有任何的苦恼和忧愁 ,曾经有朋友戏称我为:小太阳。走到哪里都洋溢着笑容,特别有感染力,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让人看了都心情很是愉快。但,实际上我骨子里是很犟,更多的时候,我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带着看书,写一些会触动自己内心的东西。性子也比较急,之前看似朋友很多,和所有人都相处的很好,但实际上是一个不怎么懂人情世故的人,也很怕深交,能够交心的朋友也就那么一两个。活得也会比较自我,做事情不会太多的去考虑周围人的感受 。总的来说,我的另外一面是内向,敏感,自我,犟,情绪化的一个人。
尤其是在和家人朋友相处时,自己就会表现的任性幼稚。记得前几年有次不知怎么妈妈惹我很不开心,我就气呼呼的躺在床上谁也不理也不说话,一个人独自在那生闷气,临到晚上吃饭的点了,妈妈叫我吃饭,我都不理,后面妈妈直接把饭端到我房间,在旁边哄着我,让我吃,我依旧不为所动。后面妈妈也来情绪了,就说了我两句,我就更加生气,觉得妈妈根本不理解我。
现在想来,自己真的很不应该,妈妈她累一天了,辛苦劳作,回家又要给一家人做饭,做好了我不吃还闹情绪,哄也哄不好。使小性子,那时候就觉得仿佛妈妈做什么都是理所应该的,从来没有真正站在她的位置去体谅她,虽然说自己有时也会想着去帮忙但妈妈基本上都不会让我做,都会把我打发让我去玩,刚开始很生气,觉得我妈怎么这样,我想帮忙都不让,后面次数多了,自己也就不再说想着要帮忙,即便有时说了但只要妈妈说不要帮忙,基本上自己就会心安理得的跑去一边。
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在竭尽所能把最好的一切给到孩子,这是做父母的心,但并不代表着说,父母做这些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说,我那时候真有心的话,我就应该会主动积极的去做家务,也会想到做什么,并不是说帮妈妈做,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为家出一份力。而不是只是享受了家庭的福利却不履行义务,这是很自私的行为。
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看到身边朋友是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父母的,才慢慢去反思,改变自己方式,学着控制情绪,学着对父母耐心点再耐心点。之前我特别讨厌妈妈唠叨,和她总是说不了两句话就急,然后就不愿意给她说了,现在和妈妈聊天会比较心平气和,会先去听她把话说完,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妈妈其实很好相处,为什么她之前总是特别担心我,时不时的打电话唠叨我,叮嘱我,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我在她面前一直表现的幼稚任性,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很是孩子气。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说我有这么一个孩子,我不担心才怪呢!时时刻刻这个心呐都得操着,以前总是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想想自己又何尝去理解他们呢?
想被理解,首先要先去理解别人 ;亦如想要得到靠谱的伴侣,首先自己好先靠谱!要想要让家人放心,不被唠叨,首先得自己要独立,考虑问题周到全面,而不是一味的使性子耍个性,若是有能力还好些,若是没能力还这样,那只会遭了更多的白眼和嫌弃。毕竟社会不是家里,更不会有像父母那样的耐心去哄自己,别说哄,看到自己丫鬟的身份还大小姐的脾气,直接让卷铺盖走人。在自己没人任何能力的时候,所有的任性都必须收敛起来。这是想要去生存下来的法则之一!
而对于说“好像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多了,见识太多比自己牛的人,才慢慢的会发现自己其实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个,不会再总以自我为中心。
开始去承认:有些事情,自己的确做不到,继而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有些东西,自己的确没有见到过,继而承认自己的浅薄无知。为什么往往越是那些经历很多,事业做的很大的人反而越是低调谦和,平易近人,因为他们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我大哥他是一个特别喜欢交朋友的人,每逢年过节,他基本上都会请几个好哥们来家里吃饭喝酒,(但他们都是轮流的,比如说,今年在你家聚,明年就在他家聚)又是吸烟又是喝酒的,每次都还弄到很晚,我就不喜欢,每次基本上会躲在房间里不出去。当时我特别不理解,干嘛总是这样吃喝?
现在才懂得,这其实就是维系关系,联络感情方式的一种。之前自己对于饭桌上的那种敬酒说祝词,会觉得很假,感觉没必要,现在才明白,这是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生存法则之一,也是人和人之间拉近关系的一个桥梁。
为什么感觉长大后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是背道而驰的,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对于一些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跟体会。但并不是代表着我们就是在向社会妥协,只是我们在寻找一种能够和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那些我们所排斥的,其实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学习和面对的地方,与其一味的去对抗世界,不如尝试去融入世界,和世界和解。
就像曾国藩他在前期为官的时候也是不得志,光是考秀才就考了七次,对于曾国藩所著的家训和为人处世之道到现在依旧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
还在后面培养出李鸿章这样出色的弟子,在曾国藩去世之后,第一个前来吊唁的使者便是李鸿章所派,李鸿章送来的挽联是:
师事三十年,火尽薪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上联李鸿章以曾国藩的学生自居,表示恩师即使仙逝,但他的思想和学术却会永远薪火相传。由此可见,他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是多高。
说实在的,我们第一批90后都已到了而立之年,最小的也都已成年。很多时候我们与其去感叹我们时光的流逝,去缅怀过去,不如好好的立足于当下。在能力经济各方面都还达不到的时候,就收起自己的任性情绪好好的沉下心来去提升能力,修炼心性。不然,就自甘认命,也不要去怪这个怪那个。
何炅有一段很著名的鸡汤,再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想要得到你就要学会付出,要付出还要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难,那你就放弃,如果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人生就是这样,世界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努力,坚持并付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要么就和自己握手言和,要么就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自己梦想。
与各位共勉!愿我们都能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请务必:时刻牢记初心,没有人能一直单纯到底,但请一定要记得最初的自己。
大家共同成长,进步!安~(PS:话说自己好久没有这么去写东西了,没想到竟然一下子从十点写到凌晨。果然一旦是心之所向就会忘记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