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很深,大家浏览即可,记住每一节最后一句。
在近代传统美学中,艺术是空泛的,既不关联于艺术作品,也外在于艺术家。或者说,艺术与艺术作品、艺术家这三者间的隐秘的真切关联从未得到正视并给予揭示。海德格尔给出了自己的独特阐释,他的美学从不讨论一般美学中诸如相关于艺术的形式、主题与题材、材料与媒介、审美标准与原则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他那里被消解了,没有什么意义,或根本就不存在。凭借现象学的还原与显现的方法,还有解释学的方法,通过对存在的阐明,他解构了近代传统美学的基础。
不同于西方近代基于认识论的美学,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于是,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问题。认识论语境中的美原本是存在之美,存在之美在本性上关切于在世界中存在和存在之无。
与海德格尔整体思想一样,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是一个既相互区分又密切关联的整体,早期的主题是存在的追问,中期的主题是真理的显现,而晚期的主题则是语言的倾听。
其实,早中晚三期美学思想都是以各自独特的角度与层面对存在及其意义的寻求。虽然在每个时期,其美学思想都有主要的代表作,但这种划分是非常相对的。由于海德格尔文本的复杂性,某一时期的思想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代表作在内的诸多著作中。同时,某一著作中早中晚三期的思想也有着互渗与交织。
本节说他早期思想:
“理解与情态同样源始地构成此之在”。“理解总是带有情绪的”。
这在写作上表现为,并非有所谓意义,意义是人附加上的,并非源始原初的。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生命本身。我们所写的东西,不要强加感情和意义,质朴地把握事物,回到理性和非理性最初的状态去看去听,如此表现就是含情含意,而不是赋予情感和意义。这种差别是文学艺术和一般的描述事物研究事物很不一样,所谓胡塞尔说的“本质直观”,去除遮蔽,将后天的知识,他人的观点,大众的情感放在一边,回到没有主体客体(没有我和外物的分别)的境地,让事物自身显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