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18085/1fddbb870f6aaad3.jpg)
01
我刚入职那一年,单位一把手传说是精力旺盛狂魔,据说早晨你无论多早上班,都能看见他已经到了,晚上无论你无论多晚下班,都能看见他还在加班。那时候,据说他能在已有合理利润合同的基础上,高脚杯一杯白酒100万,连喝10杯给单位纯赚1000万。
我自然不赞成年轻时拿命换钱,但这样的人,我知道必然飞黄腾达,功成名就。所以,我入职不到一年,他就高升了。也许多年后,在大中华的军工史上,会赫然看见他的名字。
02
最近,在我工作的世界500强大型国企中,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又破了记录,30出头。前几天和同事聊天,说到这位领导,大家想到的依然是无论你多早或者多晚,永远能看见他的办公室开着门。除非晚上有应酬,不然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没见过他几点下班。
03
我在一个体制现象非常明显的企业工作,在我们这样的体制内单位,大量存在着一种现象,无数的大哥大姐以晚到15分钟或者早走15分钟为荣,荣的是没人管的了他们,荣的是他们可以自由支配这15分钟。
这样的言行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波又一波年轻人,让年纪轻轻的小朋友们,享受着体制带来的稳定,很快就安于现状。当这部分新人慢慢变老,他们又用同样的言行去影响下一波年轻人。
我听过太多这样的言论:
干多干少都是这么多钱,为什么要多干!
那么努力还不是为了讨好领导,虚伪!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心智模式,都受他成长和接触环境的影响,我自然也没有资格评判任何一个为自己人生做了选择的人。
但作为一个工作10年仍旧努力,想要活的更好的职场女性来说,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受到环境的影响,做出这样的选择,有时确实是着急的。
这10年里,因为工作性质,接触到了一些领导,也因为自己努力,成为了核心部门的领导。我努力观察那些体制内最终有所成就的人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规律,与这几点密不可分:
01 尊重规则
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就要尊重这里的规则,对规则的尊重,意味着有一颗敬畏之心,而有敬畏之心,就表示对职业有着基本的标准和底线。
很多年轻人刚工作时,每天按时上下班,可随着环境的影响和周围部分同事的接触,慢慢的开始不按时上班,迟到时间也不多,每天就15分钟,好像这15分钟能够带给自己心里很大的满足。
另一些能够持续遵守规则的年轻人,也明显在工作上更积极和努力,自然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
我们部门一个90后的年轻女孩,工作两年,除了有特别的事情,基本不迟到,也不请假,工作也勤快,很快得到了各部门领导的认可。各种场合,我看得到她的机会,只是现在比较年轻,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埋没。
02 不随波逐流
任何环境中,认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外界环境过多干扰,不必要的攀比就算了,不要随大流,永远只做对个人能力提升有帮助的事情。
很多年轻人都在说,这是一个一眼望到头的世界,努力与不努力差别也不会太大。能说出这些话的年轻人,必然也是和社会脱节的人。我们的老总已经坐在19大开幕式习大大后面了,不知道这个一眼望到头是什么头?是哪个头?
所以不要过多被周围影响,尤其是负能量影响,要能够分清积极与消极、进步与倒退的区别,然后只做那些积极、能进步的事。
现在的网络发达,社会信息、学习的资源丰富,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自我成长的要求,有一句话叫“这个世界最怕的就是比你聪明、富有的人还比你努力”,所以打开自己的触角,开阔自己的眼界,尽可能去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有一丝站住脚的可能。
03 有耐心方得天下
前文虽然说道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才30出头,但这样的能人毕竟是少数。一定要沉得下心来,都说这是一个快餐时代,但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决不能用快餐的心态对待。
马云1999年创办阿里,2014年才在纽交所上市;
古典用了10年时间,成就了新精英;
李笑来用了两辈子(14年),活到了现在的成就;
不要提那些高官政要,更是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多年,才有了如此成就。
每一个我们看起来最终取得成就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奋斗史,这一点,再明显不过。所以新入职的年轻人,切不可看着那些网上20岁就声名鹊起的年轻人就忽略了自己的现实生活,因为那些年纪轻轻就有所成就的人,也是在更年轻时就开始了积累。
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的工作,只做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事情,相信岁月不负。
在国企混迹10年,略懂内部环境,欢迎留言或者私信,一起成长,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