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为了3000万保险,他杀死了妻子:若枕边人都需提防,社会离崩坏还

为了3000万保险,他杀死了妻子:若枕边人都需提防,社会离崩坏还

作者: 木末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10:00 被阅读34次

1

普吉岛杀妻案震惊国人。

张轶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为妻子小洁购买了保险金额达三千万的保险。

然后在一家三口去普吉岛旅行时,将妻子残忍杀害,并且伪造现场谎称妻子溺亡。

到底是为了3000万保险所以杀死了妻子,还是先要杀妻子,然后顺便买保险赚个3000万,不得而知。

人心太幽暗。

多少人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感到脖颈上一凉呢?

在以前的新闻中,网友们曾经感谢过同桌的“不杀之恩”、室友的“不杀之恩”,这个时候会不会感谢枕边人的“不杀之恩”呢……

好吧,这绝对只是一个有点脑疼的玩笑。

如果真到了这样的程度,一个社会何以依存?

欧洲电影《窃听风暴》就描述了这种夫妻互相“陷害”的可怕状态。

那是1984年的东德,在国家安全局的高压统治下,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自己最亲密的人告密,从而毁掉终生……

那已是一个远去的时代。

可是普吉岛杀妻案的惨无人道,依然直指人心的无底深渊。

可哀可叹可恨!

而,你的枕边人,该是谁?

2 “找个人凑合结婚吧”

每一个经历过被催婚的人,大概都听过这样的话:

不要要求太高啦,年纪不小了,凑合凑合就行啦……

我不知道,这种说法跟以下场景有多大的不同:

市场里,买菜的大妈甲:这菜不太行啊,叶子都黄了。

卖菜的大妈乙:这个不碍事,味道还是好的。

大妈甲:而且有点老啊,煮起来不好。

大妈乙:不碍事不碍事,算了,这把菜便宜五毛卖你吧。

大妈甲:那不行,至少得少一块。

大妈乙:七毛。

……

嗯,有讨价还价,有妥协有商量,这是一桩注定成交的买卖。

但是买卖能凑合,婚姻能吗?

在知乎看过这样的一个问题:

“89年出生的还没有对象,是找个人凑合结婚,还是静等那个人出现?”

有人回答道:

“很多人没结婚的时候觉得哪怕随便找一个都比不结婚强……

然而凑合之后就会觉得还不如单着……

有少数眼瞎的,从此毁灭余生……连带原生家庭跟着倒霉。”

这最后一句话,警醒太深。

普吉岛杀妻案,妻子离去,丈夫锒铛入狱,留下了年老的父母,和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

这个1岁多的小姑娘原本性格开朗,但在事发后,性格大变,白天经常愣神,夜里总是哭醒,每次都一边哭一边喊“害怕”。

而且她一次都没再提过找妈妈。外祖母找各种机会诱导她说出“爸爸妈妈”,每到此时,她都瞬间沉默。

人生太脆弱,毕竟经不起试一试和凑合,也没有机会重来一次。

山西晋城一位新晋妈妈,和婆婆闹了点矛盾。

婆婆找儿子告状,儿子随即将房门反锁,在卧室里打老婆。

他什么都用上了,花盆、擀面杖、炒锅……

到此还没有结束,他最后拿起菜刀,将老婆砍死。

而此时,距离老婆生下孩子,仅仅70天……

凑合的意思里,是将就,是放弃某些原则,是——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讲——某种程度上的自降身价。

凑合买一件外套,穿上了觉得不好,还能直接“七天无理由”。

凑合找一份工作,觉得不合适,可以跳槽。

可是婚姻终究不同,凑合了,意味着一项影响终身的工程开始了。

有一天发现这工程太累太伤人,自然可以按下停止键,只是,代价太大了。

很多人不是做不到,只是,真的无法轻易做到。

催婚的人坐在高高的椅子上,俯视着我们,一边抽着鼻子,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语重心长、暗藏唏嘘。

只是,决意对你人生的方向指手画脚的他们,绝不是故事里的男女主角。

前一句是他们的狂欢,后一句,只有你去承担。

而且,此时吆喝着的和后来成为看客的,可能是同一群人。

也许《无问西东》中沈母对沈光耀讲的话对我们更有教益:

“我们(指沈光耀父母亲)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3 “凑合着过吧”

有时会“事后诸葛亮”地想,小洁是否发现丈夫把钱都挥霍了,如果发现了,为什么没有选择离开。

至少他失业、啃老长达两年多,这在她是确定的。

选择离婚,这在经济学上叫“止损”。

但真的很难有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

也许是面子关系,也许是经济关系,也许是小孩的关系。

总之,中国人对于婚姻后的生活,仍然是一种“凑合”的观念。

“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

家暴纪录片里,女性遭受严重的家暴威胁,可是很多人首先都是想到了原谅。

“他只是一时冲动而已”,“他会改的”,“他平时对我很好的”……

“他跟我道歉了”,“他保证下次不会这样对我了”……

“我们还有孩子,要是离婚,孩子怎么办”,“他要是坐牢,这个家就散了”……

理由可以一千条,结果只需一个:算了,凑合过吧。

可是你凑合着过活,生活又何尝凑合着对你呢?

同样是《无问西东》,有一种典型的婚姻失败。

刘淑芬与许伯常结婚,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比任何陌生人都陌生,过得极其不幸福。

可是刘淑芬不离婚。

许伯常说:“那你还非得跟我过。”

她说:“当初是你说,要对我好一辈子。”

她一边绝望:

“你让我感觉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可在他问“难道人就不可以变吗”时,却又声嘶力竭地喊道:

“不能!”

这就是悲剧的根源。

最后她发动大家批斗章子怡,几乎把章子怡打死,自己也彻底崩溃了,投井自杀。

如果婚姻只是一具干枯的躯壳,又何必维持它可怜的体面?

何况这所谓体面,早已荡然无存,只剩狰狞和彻底的伤害罢了。

就像催婚一样,三姑六婆在劝婚时,也是差不离的一套说辞:

“小夫妻,凑合过就行了嘛”,“夫妻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的”,“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人总有一种推销自己生活经验的倾向,并深深觉得,那通过自己的验证,足以万试万灵。

好嘛,话大家都听了,跌跤的时候又只有自己!

凑合着过嘛,过着过着就好了,过着过着坎就过去了。

过得去吗?

对于普吉岛上惨死的小洁来讲,过不去。

对于张雨绮来讲,这只是个伪命题。

4

凑合还是不凑合,这是一个问题。

可是没有一道公式,一用即灵。

如果一段感情只带来压抑、灰心、绝望,那凑合什么?

俞飞鸿说:

“婚姻嘛,我不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所以,也许我们更适合坦荡潇洒。

凑合,人生更容易把你掌控。

不凑合,你更容易掌控人生。


Ps: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木末先生,——嘘,“木末芙蓉花”的“木末”

这里有一枚犀利的麦子,要发出思想的锋芒

掐指一算,你我八字相合,快来坐坐吧

相关文章

  • 为了3000万保险,他杀死了妻子:若枕边人都需提防,社会离崩坏还

    1 普吉岛杀妻案震惊国人。 张轶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为妻子小洁购买了保险金额达三千万的保险。 然后在一家三口去普吉...

  • 愿你的枕边,睡着最爱你的人

    尘埃落定。虽然离判决还远,他的行为已为自己打造好了牢笼。 最初看到这一则“为妻子买巨额保险然后当着一岁幼女的面杀妻...

  • 首领还是首恶——肿瘤干细胞

    “拉麦对他的两个妻子说:‘我杀壮士,因为/为了(for)壮士伤我;我害少年,因为/为了(for)少年损我。若杀该隐...

  • 《活着》是为了学会生活

    人生有多残酷,你就该有多坚强。 福贵还活着,他的妻子、一双儿女、女婿、外孙都死了,但他还活着。 ...

  • 2022-03-17三观早已碎,需重塑

    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人性的新闻 ,比如为了获取保险金而把怀孕的妻子推下悬崖、杀妻后把尸体放冰箱又用妻子的...

  • 萝莉日记终

    有些纯真是他杀,有些单纯是自杀。那些美好,都他妈的死了。 小...

  • 生与死的杂谈

    今天看了一个丈夫发的视频,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相处17年,妻子患病后,他陪伴她四个月后,妻子还是离他而去,他为了给妻子...

  • 生与死的杂谈

    今天看了一个丈夫发的视频,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相处17年,妻子患病后,他陪伴她四个月后,妻子还是离他而去,他为了给妻子...

  • 有的人啊,已经不是人了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杭州男子杀妻碎尸案,让人唏嘘不已。 谁能想到,相濡以沫的枕边人,会因为一己私欲,而残忍杀害妻子,...

  • 一个吸毒者的杀妻案-始末

    一个吸毒人,残忍的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老家的村子里。 杀妻者姓杨,村里人都称他小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3000万保险,他杀死了妻子:若枕边人都需提防,社会离崩坏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uf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