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维钢老师的作品《究竟什么是学习》,有几点启发,分享一下。
张泉灵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两块金砖的酬劳,回家的路上被路人说服,用金砖换了牛,第二次用牛换了猪,第三次用猪换了鹅,第四次用鹅换了两块大石头,最后一不小心石头掉进井里了,空着手回家了,可这个人还是高高兴兴的回家了。问你觉得这个人傻吗?当然是不用想都觉得这个人好傻,甚至还有点笨。但是,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总不敢去用自己的观点去评论,担心观点不正确,想参考老师的观点再做判断,也就是拿自己观点去往老师的观点上靠。这一点上违背了提升思考力的初衷,观点本来就是主观的,无所谓好坏,正确的做法是,先自己判断并给出理由,然后再听听老师的观点,对比一下看自己思考是否存在漏洞,用输出加反馈的方法检验自己的思考逻辑。
老师这个称谓被贴上了权威的标签,之前当有人问:老师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传授知识,为学生解答疑惑。这句有点冠冕堂皇的回答感觉也没有什么不对,至少放在互联网兴起之前都是对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时代不同,信息传递的方式被颠覆了,之前学生获得知识比较单一,除了书本就是老师,成为老师就可以吃老本,知识更新的速度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见识都很受限制,书本大多还都是经典的延伸,甚至是转载,整个的社会节奏都比较慢,人们大多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现在即便是老师掌握的知识也未必全面,如果不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存量,很容易被新的认知瓦解。另一方面上说,知识被夹杂在信息当中用各种媒体从四面八方涌来,你除了要挖掘有用的知识,还要从信息当中把知识分拣出来,有区别的消化吸收,大多都成了过眼云烟。咱们再看老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多了,所有人只要想学什么知识,或者查询什么资料,都会上网去查,不需要经过老师来传授了,老师的作用需要被重新定义,他有一个作用就是提供反馈。
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努力的方向还有成效质量一般自己是不容易察觉的,需要一个局外人给出反馈,就像闯关一样,继续拓展还是安营扎寨巩固成果需要有这个老师指导,这个老师就是教练,他不一定很权威但可以随时发现问题给出建议或者提出意见,让学生不至于偏离轨道。
在当下信息化程度极高的时代,依靠知识存量想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彻底行不通了,把自己打造成为终身学习者去适应市场的需要才是上策。反观这十几年来,那些已经长成巨无霸的大企业,他们也早已不再强调学历的重要性,反而把学习能力重视起来。企业需要有潜力的人,需要有面对新问题仍然能够解决的人,那些重复性可编码的工作越来越多被机器人替代,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是人类的竞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