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想法
「瘟疫」·从“死亡”谈起·1

「瘟疫」·从“死亡”谈起·1

作者: 求真管奇备 | 来源:发表于2020-02-04 05:44 被阅读0次

有的人慢慢死亡,有的人骤然死亡。

在呼吸面前,一切本身即全部意义;

而在死亡面前,人就是一段现实,且仅此而已。

一切事物都有其实践的方式,唯死亡没有。

但亦可以说,一切事物的实践都是死亡对自己的实践。

死亡必先于活着。

换句话说——

一切热情都从死亡而来。

一切意义都从死亡而来。

                                                           ——求真


为何重新思考死亡?

人认识一切事物,首先来源于其名字和部分本质的对应。

对死亡的认识,大多是一个动趋向静的对应,是一个先趋向后的对应,是一个实在趋向消失的对应。

但这种理解是全盘矛盾的。如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说,人们盲目相信理性,但没有对理性的适用范围做出刻划——也就是说,我们依赖理性,并自以为可以通过理性来认识一切,而最终只会导致“幻相”的出现。

死亡也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更迭演化,人们将大部分精力时间都花在“生”的探求,尤其在当代,对“死”的思考逐步沦为忌讳和非主流。在这个时代,人们实现了之前无法想象的技术创新,运用技术,兴起一个个新产业,并在此之上构建了庞大的社会管理系统,人们看似“有序”地活动着,但却忽略了根本问题,即“生活之目的”。

似乎这些问题只有年迈的老者才有资格去讨论、说教,似乎在这个井然有序的机制下,人们对死亡的淡然和漠然是”合理的“,似乎死亡离他们很遥远——可事实的确如此吗?

2020年初,由于瘟疫泛滥,人们被”禁足“不得出门,由此获得了大量闲暇的时间,以至于大多数人不知道用这些时间来做什么,花心思来消耗它们都觉得疲惫。这时,大多数人第一次意识到健康的可贵,又由对瘟疫的恐惧意识到死亡的临近和必然。

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人为的,就一定存在”偏见“,偏见就意味着不可能客观,不客观意味着不可能普遍——任何不普遍的东西,都不是必然的,相比之下,唯有”死“、”生“是必然的、无需论证的,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如同时间空间是一切判断的基础一样。

思考死亡,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人们习惯利用个人未加训练的理性来认识死亡,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幻想,因为死亡是无需证明的必然,是无法实践的现实,这样,死亡其实是一切实践的基础,有死才有生。

我在开头诗中说:一切事物的实践都是死亡对自己的实践。

我们务必重新构造新的“死亡观”,只有认识死亡,才能赋予活着的意义,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才能赋予活着全部意义。要全面清晰的认识活着,就必须从死亡开始。

    ......

相关文章

  • 「瘟疫」·从“死亡”谈起·1

    有的人慢慢死亡,有的人骤然死亡。 在呼吸面前,一切本身即全部意义; 而在死亡面前,人就是一段现实,且仅此而已。 一...

  • 从死亡谈起

    二零一七年的八月,我忘记了具体是哪一天,我是一个健忘的人,我只知道那一个月被她赋予一些特殊的记忆,谁也不喜欢的特殊...

  • 从死亡开始谈起

    标志着一个人的死亡的特征有哪些?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大脑死亡?是这样的吗? 可是,在我看来,这些通常医学中...

  • 从死亡开始谈起

    死亡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的事,但每个人面对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有人的谈死色变,有的人却能笑对生死,还有的人舍...

  • 改变,从对死亡的认识谈起

    平淡如水的生活,波澜不惊、现世安稳,确实让人可以足够舒心和惬意。但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平淡,等离世前再回顾此生,会不会...

  • 死亡可怕吗?

    没有经历过死亡的人,没有资格谈死亡,可那些从死亡边缘走过的人,还是要谈一谈死亡。 谈起死亡,相信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提...

  • 苏轼违背“盟约”,推广一个治瘟疫的方子,救人无数

    瘟疫,来无影,去无踪,是人类的天敌,谈起让人色变。在古代,抗瘟疫的方法主要靠传统中医。由于瘟疫至今仍让现代医学感到...

  • 当我们谈起死亡

    点一根烟,我们谈起夏天。谈起 祖母园子里的卷心菜 人生是一层层覆盖的过程 起初是襁褓,最后是一抔黄土。 在此之间,...

  • 向死而生,我想勇敢的谈谈“死” 2019/6/2

    1 谈起死亡,人们总是忌讳的。也难怪,出于人的天性本能会感...

  • 大疫中的愿望

    瘟疫死亡,春暖花开,莺歌燕舞,这才是我家乡的样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瘟疫」·从“死亡”谈起·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vl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