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哲思成长励志
向死而生,我想勇敢的谈谈“死” 2019/6/2

向死而生,我想勇敢的谈谈“死” 2019/6/2

作者: 辣笔_小仕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22:00 被阅读1次

                                                             1

    谈起死亡,人们总是忌讳的。也难怪,出于人的天性本能会感到害怕或是敬畏。

    我们一生的追求,都源于现在的拥有。好像说起死亡,人总会条件反射性的和失去、舍弃连在一起。

    但确定的一点是,不论你多么坚强,在职场上叱咤风云,或是在家庭面前挑大梁,但当身体生病时,我们会像个孩子般束手无策的感受着病痛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不能反抗,只是有些挣扎在无法控制的因素下,会显得苍白无力。

    辣笔小仕

    生命也是一场稀稀松松的日常。

    安乐死的话题多年来备受争议,因它是一种直接冲击和挑战人类传统生死观的社会行为。

    不论支持或是反对,都有其各自的道理,因物有两极,事有正反。当然,我们都希望是建立在正面上。

    之前看过国外一个案例,一名57岁的英国大叔因患上绝症,在离开前的数月拍摄了一个纪录片,记录他与亲友们最后珍贵而美好的相聚时光。在他们眼里,大叔是个幽默、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活力的优秀人士,这让每个人似乎都难以接受,尤其是大叔的母亲和妻子。

    病痛让他逐渐从不能言语到肢体难以行动,他深知自己身体开始每况愈下,于是决定远赴瑞士选择安乐死的方式离开,过程中妻子虽然决定尊重丈夫意愿,但也坦言道并不认为这是他最本质的念头。当这位大叔丧失了求生意志试图自杀时,家人最后决定陪伴他一同前往瑞士。

    瑞士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允许安乐死的国家之一,且是目前唯一协助外籍公民实施这一措施的国家。每年会有大量安乐死患者前来寻求帮助从而结束生命的群体来到这里,度过他们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星期。虽然允许安乐死,但实施条件也异常严格。

    在传统观念上,不论是医生还是普通老百姓,迎接新生命和救死扶伤都是天职。

    也许很难想象,当一个人在病痛面前选择”屈服”,不再与身体和自然对抗,是来自内心多大的勇敢才做出的决定。在面对病痛患者主动选择需求时,被迫无奈的人在道德和现实下会怎么选择?

    琼瑶阿姨曾因写了一封信而上了新闻,在信里她直言对身后事的意愿是:绝不抢救,一切从简。

    其中很大的因素也许是怕来自患者家属的主观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超越了理智。每个人都会想让亲人哪怕多活一分钟,也是最大的恩赐,却也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那一分钟对个别患者来说,所承受的苦痛是炼狱式的折磨存在,求生不得,欲死不能,而这种痛苦即使是亲人或朋友估计也无法体会吧。

    有些放弃不是妥协,是有尊严和体面。

    辣笔小仕

                                                                                    2

    有个关于一只狗和C先生的故事备受人们的热议,C先生坦言道自己出狱10年时间里,经历了不断自我审视的心理过程。他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过往:一个充满恐惧和抽烟的场景,就是自己曾经走过的黑暗人生。

    在最黑暗和迷茫的日子里,狗狗一直陪在他身旁。在这一路同行里,是一场没有任何批判的无声陪伴。

    当时的他生活拮据,在外人看来,就是又穷又饿又奇怪,但狗狗能感知到主人的痛苦和情绪,无论自己的主人犯过什么错误,都愿意一块承担,所以始终没有离开。

    C先生说:是狗狗教会了我什么是爱。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C先生和狗狗的故事,在朋友们遇到困难时会来家里借住,它支持主人爱的所有人和事,同样选择像陪伴主人那样陪伴他的朋友们。它用切身的行为教导着主人怎么去爱,而C先生也用最大的力量用爱去回应。

    但这场陪伴并没有持续太久,狗狗因为得了癌症饱受病痛的折磨,精疲力尽之下一条腿也完全不能动弹,C先生经过多次挣扎后,不忍其受苦,决定帮它安乐死,那天还是很快的到来了,他决定把狗狗最后的五小时记录下来。

    这个想法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他也庆幸自己的做法终于得到认同。即使曾无数次有过“幼稚"和恐惧的想法,想着:多陪我一会吧,别走。

    但他深切知道上帝给予狗狗的使命已经到了尽头,就像一个人的衣着、开的车或是结交的朋友多有名也不会改变它来帮助人类成为朋友一样这个事实。

    当药物注射到狗狗身上的那刻,C先生像抱着孩子那样抱着它痛哭流涕,在这一刻他不愿再伪装,那两条花臂的映衬下,自己就是个内心柔软又敏感的家伙,因为那段时间狗狗的陪伴,让他愈发内心柔软,是爱让他重生。

    在狗狗死后,C先生痛苦的在雨中骑着车狂奔,没有目的和方向的一直前进,也许仅是因为前方能追寻到一丝它的“踪迹”...

    那条狗,曾经在我生命里走过。

    正如《永恒的礼物》中所说,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你应该安抚好自己的狗狗,轻声的告诉它,你可以走了,粑粑麻麻已经准备好了。

    辣笔小仕

                                                              

                                                                                  3

    当听到养老院、立遗嘱、或安乐死这些词汇时,不知你有怎样的感想?是会坦然面对还是尽量的避而不谈?

    但我们真正讨论的不是哪种方式"死",而是如何去生。只有当真正聊起向死而生时,这时的感受才是最刻骨。

    我们都曾为生做准备,却好像刻意忽略了另一个字。在很多人眼里它像个恶魔一样让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在一些人眼里,就像植物需要光和水,花谢了自然凋落一样自然而然。

    当曾问过一些人,生命的意义何在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

    “我不害怕病痛,我也不畏惧死亡,怕的是,自己在衰老之后,变得无法自理。我并不介意自己在身体不方便的情况下住进养老院,但能接受的底线是,我需要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维持最基本的生命尊严。 ”

    “我想要有价值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 。”

    “到了那个年纪,很怕给家人带去麻烦,那时的自己肯定是孤独,无力的。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劳烦他人,一天一天 ,也会丢失了生的意义。”

    .....

    辣笔小仕

    生命也是一场稀稀松松的日常。

    其实,在身体健康,活得有质量的前提下,能有能力照顾身边爱的人,这固然是一种意义。如果抛开这些外在的责任,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很喜欢作家毕淑敏的一句话,“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

    辣笔小仕

    生命也是一场稀稀松松的日常。

    当我们懂得如何对生命谢幕,在活着日子里,我们会更懂得如何生活精彩和幸福。

    有时会不得不丢出让人深思的一个问题,那些花费大半辈子得失交替的某些追求是否值得?不管答案是什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要后悔,多去体验,因为没有任何时候比我们当下这刻更年轻了。

    待到迟暮之年,如果有这个机会,对于能如何选择死亡,兴许自己会有内心的答案。但同时我会思考另一个问题,在离开后,是否会在这个世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我总得做些什么,例如捐赠眼角膜,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让重见光明的人带着我“重新“接受这个新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死而生,我想勇敢的谈谈“死” 2019/6/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yf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