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菇凉—作家之眼23/365
午饭后和老公一边烤火一边闲聊,我随手抓起了果盘里的龙眼吃,吃完之后我看着龙眼核,发现这龙眼核是琉璃色的。
我盯着龙眼核看看一会,印象中的龙眼核是黑黑的、圆圆的、油亮亮的,仿佛人的眼珠子。
咦,我老是觉得不会形容人的眼睛,那这龙眼核不就是最好的比喻吗?
平时吃龙眼的时候总是嫌弃这么大颗果核太碍事,浪费了果肉那么多地方,如果没有这果核,那肥厚多汁的龙眼吃起来那得多得劲啊。
查了一下度娘,发现龙眼核原来不是白长了那么大的块头,在中医领域,它的作用可不小呢。
行气散结、止血、止泻、燥湿、主疝气、瘰疬、创伤出血、腋臭、疥癣、湿疮、定痛、理气、湿疮、化湿……
平时只知道龙眼又称桂圆,知道桂圆肉有养生的作用,龙眼核都是直接丢弃不用的,没想到龙眼核竟然是古代常用的“金疮药”。
平时煲桂圆莲子红枣羹的时候,吃完了的桂圆肉之后把核留出来,趁着还有点微热的时候把核掰开,不要表面一层黑色的外皮,把里面的核仁捣碎,拿到太阳底下晒干了之后密封起来,家里有人受伤出血了,立马敷上一点桂圆核粉,可以快速止血不留疤。特别是家里有调皮的孩子,磕磕碰碰的,如果不小心碰到眉眼处、发鬓处,快速涂上桂圆核粉,眉毛、头发还可以再次长出来。
龙眼核还有另外一个神奇之处,可治狐臭。
有狐臭的人,身上散发的味道特别难闻,尤其是夏天。
用6颗龙眼核和27粒胡椒一起研成粉,出汗的时候拿来擦腋下可以除臭。
传闻,四大美女杨贵妃腋下有狐臭,所以唐太宗才赐华清池给她沐浴。
当唐太宗知道龙眼核可以除臭之后,还会不会赐华清池给杨贵妃用不?
想得有些天马行空了,我又想到关于龙眼核的一个“心诚则灵”的小故事,说的是一个贫穷老妇人的主人家的少奶奶比较信佛,天天在静室内诵经念佛,老妇人在一旁端茶倒水伺候着。
老妇人看少奶奶这么虔诚,有些羡慕,也想学习佛经,可惜她目不识丁,于是便请求少奶奶教她。
少奶奶心想这佛经奥妙高深,我自己都还没有参悟出真谛,你这又老又蠢又笨的人,根本就不是块学习的料,便拒绝了。
老妇人不死心,再三请求,和少奶奶说只要教几句简单的话,让她念念就行了。
少奶奶告诉老妇人念经不能那么随便,要沐浴、焚香,诚心才有效,她这么脏一点也不恭敬,就算念了也没有用的。
老妇人不死心,说哪怕一句也好。
少奶奶烦不胜烦,皱着眉头问老妇人想学哪一句,老妇人笑着说就学少奶奶经常念的那一句。
少奶奶觉得就算有心教,老妇人也不见得学得会,于是便把大悲咒的那句“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改为“南无荔枝龙眼核。”
老妇人如获重宝,每天十分虔诚的祷念。
后来有一天,她的儿子在一次航海途中遇到了暴风雨,船沉了,不知从哪里飘来了一大批荔枝和龙眼核,堆积成筏,救了儿子一命。
儿子回来后将此事告诉了老妇人,老妇人连连感叹,真是菩萨保佑啊,这句话她每天都念,竟然显灵了。
一想到这,我又想起了老公以前在青岛的寺庙求了一串品相不错的菩提手串,那龙眼核是不是也可以串成手串呢?是不是可以写出小说中主人公因为一串龙眼手串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呢。
脑光电闪之间,我真正明白了写作家之眼的意义,今年天天坚持写作家之眼,开始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慢慢地可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太棒了,我看到桌上的碧根果、核桃,我又联想到了其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