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
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著名作家。1882年2月2日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乔伊斯在中学时代就初步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能,16岁进入都柏林的天主教大学学习,4年后取得学士学位,1902年乔伊斯离开都柏林赴巴黎,开始了流亡创作生涯。
1903年,因母亲病重,他不得不返回家乡。
乔伊斯早期创作主要是诗歌和短篇小说,1907年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抒情诗集《室内音乐》。
1914 年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出版,作者声明小说的创作宗旨是“要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
1916年发表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画像》。
1922年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出版,轰动了整个巴黎、爱尔兰,一时成为西方文坛评论的中心。
1922年后,他得以定居巴黎,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二战开始后,举家迁移。
1939年,出版了他最后一部长篇意识流的小说《菲内根守夜》。
此外,乔伊斯还著有剧本《流亡者》(1918年)等,1941年1月13日乔伊斯病逝于苏黎世。
2.背景介绍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乔伊斯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散文文体和一种崭新的小说形式。
即以人类心理活动,包括无意识活动,为主要观照对象的意识流小说。
乔伊斯是现代西方很重要的文学家,他认为文学发展有三个阶段: 抒情、叙事和戏剧。
戏剧阶段是最高最完美的阶段,作家不在抒情,也不在介入事件,而是像造物主一样,隐匿于他的创作之后、之外,无迹可寻,超然物外,让小说中的人物在没有作者干预的场景中自由生活,直接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让读者直接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
这就是乔伊斯所追求的文学目标,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
《尤利西斯》是一部描写西方社会现代人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问题的严肃作品,1922年《尤利西斯》的初版在巴黎出版,随即在英美等地流传。
3.内容概述
《尤利西斯》主要写三个平凡的小人物,广告经纪人布鲁姆和他的妻子歌唱演员莫莉、青年作家史蒂芬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的活动经历。
青年作家史蒂芬因母亲病危,从巴黎返回都柏林,决心靠教书谋生。
这天上午,斯蒂芬去学校领薪水,校长给他一篇文章,让他找个报社发表。
斯蒂芬离开学校后,来到海滩,望着汹涌的大海浮想联翩,他的思想极为苦闷,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精神上的父亲。
同一天清晨,小市民布鲁姆起早,到街上买了一些东西。
回家后,他给未起床的妻子莫莉准备早餐。妻子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手,但并不爱布鲁姆。
布鲁姆知道他的妻子今天下午要去和情人博伊兰约会,但他实在没有办法和勇气去阻止他们。
上午10点,布鲁姆化名弗洛尔,与一名女打字员交换情书。11点,布鲁姆去墓地参加了迪格纳姆的葬礼。
中午,布鲁姆到报社碰巧遇史蒂芬,他用自己刚领的薪水,请布鲁姆一起喝酒。
下午1点,布鲁姆准备就餐,却在附近遇见情敌博伊兰。
他赶紧躲进了博物馆,下午2点时,他看见史蒂芬正在这里高谈阔论,并没有加入进去。
下午5点,他来到一家酒吧等候朋友,却看见一个无赖正在诋毁犹太人,身为犹太人的布鲁姆,实在忍无可忍,与那个无赖争吵起来,最后在这个无赖的暴力威胁下仓皇逃走。
黄昏时分,布鲁姆来到海滩,看着夕阳正缓缓西沉。这时,少女格蒂也来到附近纳凉,布鲁姆被她的美貌深深迷住,但最后竟发现这个女孩是个瘸子。
晚上10点,布鲁姆到妇产医院去探望麦娜夫人,在那里又巧遇史蒂芬,并和史蒂芬一起去喝酒。
在这个寂寥的午夜,布鲁姆的眼前渐渐出现了许多幻觉,清醒一些后,他去寻找史蒂芬,醉酒的史蒂芬在大街上胡言乱语,被警察打了一顿。
这时,失意的史蒂芬与布鲁姆仿佛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各自的精神寄托。
布鲁姆将史蒂芬带回家,清晨时分史蒂芬告辞而去。
4.读后感悟
《尤利西斯》这部鸿篇巨著长达100万字,然而它描述的所有内容仅仅发生在24小时之中。
该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意识流小说描写内心真实的特点,成为意识流小说的领航标灯。
我曾读过两遍《尤利西斯》,每一次阅读都深感这部著作的伟大和精妙。乔伊斯的构思非同凡响,应该读过很多书,拥有高超的运用语言技巧。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的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读小说就像看一部电影,场景历历在目,非常清晰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人物的内心刻画得细微真实,是一种全新的写小说的手法,创造了写小说的新形式,新概念,新局面。
《尤利西斯》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相当高超的意识流小说,某些东西作者写得含而不露,任由读者想像和发挥,给读者留下无穷想象的空间。
我第一次阅读时有点摸不着头脑,然而第二次阅读时,又感到作者写作手法的高超与出众。
要学习就向高手学习,要读小说就像读这样的巅峰之作,读小说的乐趣就是琢磨的过程。
初读一头雾水,仔细琢磨之后,发现大有妙处,这就是《尤利西斯》带给我的欣喜和激动,仿佛在沙滩散步时捡到了一颗异常璀璨的贝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