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听到这个词的时候特别反感,就觉得很不尊重的意思。这个时候我妈总会说“你迟早也会成为妇娘乸的”。
妇娘乸,是白话的发音,翻译过来是已婚妇女的意思。但是,在很多白话当中,这个词就有点贬义了。在一些大男人主义比较重的地方,男人经常会把“妇娘乸识乜嘢事”挂在嘴边。意思就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
这个词如果只说前面那两个字,就好听多了。“妇娘”,就是已婚妇女。当然这个白话的读音和普通话的读音没多大区别,会听粤语或者白话的人一听到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年轻一点的已婚妇女就叫“妇娘”,年长些的才叫“妇娘乸”。
今天我同学“靓妇娘,我想同你倾倾计”。
听到这个称呼,我瞬间哭笑不得,发了个捂住脸的表情。
结果我同学来了一句“你还不想承认呀,你已经结婚了。你跟我一样,已经是妇娘了。放在我们父母这一辈,早就被别人叫妇娘乸了。”
平时我们只是说说方言,但是把方言变成文字来聊天,我就觉得特别奇怪。原来是她在说她婆家的一些事情,只有用方言来表达才能精准到位。
我觉得,方言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我爸爸是说白话的,我妈妈是说客家话的,但是因为我们基本上这只说白话,所以客家话说的也就没有白话流利。像外省其他的一些省份的方言,有一些浅显易懂的,大概都能听得懂。可是像少数民族的一些语言,我就听不懂了。
其实有时候学会说一些方言,去到当地的时候,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有一次去甘孜旅行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大叔,他真的是个人才。他会说很多种方言,甚至外国语言。当时我们入住宾馆的时候,遇到几波外国的客人,有日本的,有英国的,有印度的。
大妈大概是看着我戴着副眼镜,打扮又像大学生,她就拉我去做英语的翻译。我一紧张连Abc我不会,更何况是翻译。幸好这位大叔帮我解围了,我当时以为他只会英语,结果人家啥都会。因为当时是一个10多万人的法会,所以五湖四海的游客特别多,接触了几个少数民族,他居然也能跟人家毫无障碍的交流。当时我就对他五体投地,太厉害了。
zang语这么难他也会,而且还能跟当地老人交流。我不得不服。
后来才知道,这个大叔喜欢周游列国,中国基本走遍了。国外也去了不少的地方,他比较喜欢学当地的语言,所以每次出去都有很大的收获。在他看来,听一下观察一下,再跟人家交流一下,基本上就学会了。对于有语言天赋的人来说,这叫简单,对于没有天赋的人来说,我觉得太难。
所以说,人为什么一定要多出去走走,因为你只有接触到过不同的人,看到过不同的风景,遇到过不同的事,你的格局,你的眼界,你的思想,你的阅历才会得到不同的触碰,从而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