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研橙读过的书读书笔记
1年读700本书是如何做到的?

1年读700本书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 研橙 | 来源:发表于2017-09-09 15:29 被阅读9次

“我喜欢读书,想读的书很多,可是根本没时间……”

“因工作的关系,需要阅读很多书,可是我的阅读速度,实在太慢……”

“现在的阅读量明显减少,我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看一会书。可是已经困了……”

似乎很多人都在感慨:“我的阅读速度太慢。”

另一方面,关于速度技巧的书籍层出不穷,或许也从侧面印证了,为之烦恼者,的确不少。

《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是一名书评人,每个月为4家网站撰写60本书的书评。每年的阅读量700本书以上。坦率地讲,连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他是怎么做到的?

阅读速慢的人普遍执着与仔细阅读,他们陷在要把书全度细致的读一遍,力争把书里的知识全部复制到脑海里。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读完一遍之后,还是忘记了大部分内容,我自己经常就是这种情况。那些深深打动我们,给我们带来巨大影响力的书籍,我们并没有牢牢记住其中的内容,哪怕只有一页。能够留在记忆里的,至多一两句话。更多的是想不起具体写了什么,只记得这是一本好书。

为此作者提出从复制100%到邂逅1%的理念。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

阅读速度慢,归根结底,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对读书的认识欠妥。他们之间的差异仅仅是能够摆脱仔细阅读的束缚,仅此而已。

阅读之后,留在脑海里的知识。片段也好,哪怕只有一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阅读也是成功的。可以说作者的这个理念,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理念确实被仔细阅读的观点束缚到,导致阅读速度缓慢。

究竟该怎样也读,作者提出“流水式阅读”。

简而言之,“流水式阅读”指的是这样一种读书方法: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流水式阅读的具体技巧,鉴定可跳读的部分,有三个基本标志来判断:

标志一: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作者的自述。

标志二: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标志三: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作者主张的流水式不求存储的态度去读书,读书没有了意义,是这样吗?

为什么读后会忘记?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呼吸,包括我们人类。我们吸入二氧化碳,同时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只要我们活着,就必须不断重复这个“吸”与“呼”的过程。

如果我们长时间只是吸气,或只是呼气,那么必然会感到憋闷难受。因为完成了吸气这一步骤,所以下一步要呼气。或者我们进行了呼气的动作,所以之后需要吸气。二者相辅相成,才成就了呼吸的节奏。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实。

为什么要谈及这个问题?因为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吸气,与读书是非常相似的。

所以如果只是一味的阅读,就好像不间断地吸气一样,是非常痛苦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吸气过度感到难受,呼出来就好了。同样不要一味读,也要写。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当你改变“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读书就立刻变得轻松了。

“为写而读”究竟写什么好?作者归纳的四个方法:

一行采集:在阅读的同时,随时将触动心灵的文字记录下来。遇到想要记住的内容,就摘抄下来。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另外,摘录的时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整个段落,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读完一本书,抄写下来的摘抄集录,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吞咽”后,消化的部分。摘抄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你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一行精华:无论什么样的书,都一定有令人难忘的部分,选中最打动你的那一句。无论它是用什么方式,触动了你的哪根神经。

一行评论:30-40左右的文字,写下一行评论。一行评论,简明扼要,有利于唤醒当初阅读的记忆。一天一行,一年也就300多行了。

自我评定读书足迹:为了再次确定我们积累的阅读成果,作者建议大家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请思考以下问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要阅读的?如此,看清了自己的阅读偏好,就容易明确后续阅读书籍的大致方向,确定自己的意向。

使摘抄效果倍增的手抄理由:可以深入理解内容,可以促使我们仅仅摘抄最需要的部分,成果一目了然。

具体提高阅读速度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年读700本书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bo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