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是孩子回家的日子,对于我家而言就像过节一样重要。
老二读二年级,在学校寄宿,每周回家;老大读初三,半月回家一次。
老二在学校的几天,我和老公了解孩子动态的是班级微信群老师发的信息和与老师沟通,孩子从来都不记得打电话回家。
孩子回家时我总是“抱怨”:你这个小子,为啥不给老妈打电话那?妈妈天天想你。
小宝总是說:我又不想你,在学校有张妈妈,刘姐姐,还有罗老师。
其实孩子在学校长胖了,头发也乌黑发亮。四菜一汤,老师要求光盘。每天上午还有营养点心,有水果,酸奶,面包。
小宝每次回家都带回来点心,我问他为啥不吃,他说吃饱了。
“那可以分给同学吃呀。”我指着他的鼻子,笑着說。
“他们都发了,并且他们又不給我吃。”小宝的观念还留在以前。
“以后吃不了就分享給同学吃,你給同学吃了,同学才会给你吃的。”
“好。我只给我的朋友吃。”
“以后去学校也不能带零食了,你书包里的牛奶,板栗,香蕉都坏了。”
老头子看着我从小宝书包了翻出来的东西,“筱舟上星期在家里都喝了三瓶牛奶,你在学校里为什么不喝?”
“那还要问,他不饿。”
这次回家,大宝的脸色也好看多了。也许与学校那天早上起来跑步有很大的关系。
“崽你吃得饱吗?”我问大儿子。
“我吃好多东西,老是饿。”
看着褪去脸上婴儿肥,开始长出喉结的儿子,配上前额自然卷的头发,阳光帅气。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的伙食也还算可以,最起码,每天的点心,也可以缓缓饿吧。
大儿子也似乎懂事了,穿衣服,鞋子也越来越注意。
初三的学习任务也日益繁重,有很多家庭作业,儿子要求配手机后有点欣慰的是不玩游戏。
看看电视,做作业,打篮球。这是儿子在家的常态。
今天又是孩子们回校的日子,心里有太多的不舍。
但是求学的路,是为孩子将来走得更远而添砖加瓦。
在孩子回家的两天我不上班,不加班,就只好好陪他们兄弟,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给孩子吃。
我也终于明白当年我读初三时妈妈周末给我送菜时抱着多大的希望。
而今,我也像妈妈一样,守候着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