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阳县檀山的七里长冲进去,有一大片世外桃源,那就是我的家乡,匍匐在大云山脚下的长乐,那里千百年来养育的人叫长乐人。长乐是旧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叫做长乐区,后来撤区并乡,长乐区分为井头镇和关市镇。但是两个乡镇的人们依然对外称他们是长乐人,在外地遇到了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到现在,别人问起我的老家是哪里的,我都会自豪的告诉他,我是长乐人!
长乐自古闭塞偏远,离衡阳市有六十公里,远离闹市喧嚣。绵延的大云山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张开双臂环抱着长乐热土,长乐的地形是四周高山中间平地,一种典型的盆地,所以在地理上叫做长乐盆地。
长乐虽然闭塞偏远,但是有好山好水,好山自然就是闻名遐迩的大云山,还有那些数不清的小山头,常年绿树成荫、鸟兽成群。好水就是从各个山间流出来的小溪,最后汇成一条河就做武水河,早年间河水清澈见底,掬捧起一手清凉的河水,可以直接喝。溪流冲刷出肥沃的土地,盛产稻米、红薯、花生,特别是红薯制作的红薯粉条,清澈透明,嚼劲十足,声名远播。可惜的是现在由于过度开发石材,大量废水的排放,让武水河不堪重负,变成了“牛奶河”。
也正因为长乐闭塞偏远,历史上远离王道教化,也远离那些无休止的征战。很多老百姓纷纷扶老携幼举家迁居到长乐,避战乱、逃苛税。也有一些实在过不下去的人,聚啸山林、占山为王,也就有了侠肝义胆、劫富济贫的传奇人物刘春风,也留下了许多神奇传说的“九哨四十八寨”。
所以长乐人骨子里有侠义豪情,血液里流淌着倔强。他们大声说笑,大碗喝酒,不拘礼节。长乐人也好客,不信你看长乐人的酒席上,都是大盆子装菜,实实在在的食材,绝没有太多的佐料。酒席有一道菜叫做“大礼肉”,就是一块两斤重的五花肉,用开水稍微烫煮一下,涂抹点酱油,就摆上桌,让大家分掉。长乐的酒席讲究让客人们带菜回家给家里其他人吃。这是一个关于孝子的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做酒席,酒桌上菜肴丰盛,客人们吃得很是开心,唯独有一个男子,每道菜都夹了一点放碗里,自己不吃,主人感到奇怪,就问他怎么不吃。他说家里有一个老母亲,想收点菜带回去给老母亲吃。主人听了感动于他的孝心,让男子带了几碗菜回去孝敬老母亲。从那以后,长乐人便有了吃酒席收菜的习俗。
长乐人的家乡观念也特别浓烈,他们在外省外乡遇到了,只要互相介绍都是长乐的,不管你是井头的,还是关市的,都会亲切的喊一句,我们都是长乐的。因为大云山的怀抱,让长乐人自己觉得是同饮一河水的一家人。
长乐人勤劳发肯、不安于现状、勇于挑战,由于长乐闭塞偏远,虽说物产丰富,可是经济甚不发达,人们纷纷走出山门,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勤奋读书考学的,有吃公家饭的,有去外面努力创业打工的。他们都憋着一股劲,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不错的成绩。听人说衡阳市各大机关单位里有很多长乐人,特别是衡阳市公安局里,有两百多人来自长乐,还有 广东沿海地区的很多基建老板是长乐人,这跟长乐人不怕吃苦,不安于现状的精气神有关。
我离开长乐有二十多年了,住在城市里,依然觉得自己就是长乐山沟里的那个小子,依然大声的说自己是长乐的。那份情感,我是这辈子都不能释怀的,不管我走到哪里,我还是长乐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