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16初橙·中国互联网消费升级峰会在杭州召开,13位重量级大咖与上千位参者汇聚一堂,开启一场极具干货的分享盛宴。
有邻联合创始人田阳阿里校友 亮相本次大会,在消费升级背景下,解析了社区商业的未来,以下是演讲内容:
首先给大家讲几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去超市买土鸡蛋。我们会发现超市中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土鸡蛋,有1.5元的、2元的、 2.5元的,你会买哪个?我问过很多身边的朋友,90%的人选择买2元的。在他们看来,1.5元太便宜,怕假。2.5元的又太贵,怕被坑太多。其实这个现象产生的背后是消费者并不知道哪个是土鸡蛋,缺少基础的信任。
第二个场景,夏天清洗空调。师傅上门清洗除了要收上门费外,可能会在清洗的过程中跟你说氟利昂不够了,需要加。但是要不要加,其实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与其说是不知道,其实核心还是不信任。
此外,还包括给小孩报培训班;或者,做个按摩;再或者,修个鞋缝个裤脚……在这一系类场景时间当中,都会产生一个信任问题。
在有邻上有个“求助”板块。运营以来,我发现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求助”,而且80%的求助问题都是“我想找一个周边能提供好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人”。显然,邻居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他们信任的媒介。
现状堪忧,但机会仍在
前段时间“四部一委”发布了一个红头文件,其中一个核心要素是“全面发展和促进社区电商化”,提到几个关键点:
第一,市场化,用市场化促进社区商业的发展。
第二,所有政府以及政府下的责任部门要支持这件事情,甚至提到“建议政府出头购买场地以及相关配套资源提供给社区创业者。
其实不管是政策红利导向下,还是从社区经济的发展现状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社区消费阶段已经从实物消费转向服务消费。
在这两年当中,我观察了很多小区,从年初到年末,基本上小区周边50%的实体商业会换一轮。我个人分析活不下去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小区门口开店有流量。但是这个想法在中国并不成立。因为中国小区的体量太大,大多数人习惯开车进出门,很少会在小区周边走来走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低频服务或者商品店,在小区周边很难获得流量。
第二,很多人在小区周边开店的原因,是因为看到其他小区有一个开的不错的这样的店,就想着复制过来。从本质上讲,他们并不知道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这也导致了整个配套商业实体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商业机构和居民的长期有效连接无法建立。
小区周边有很多的理发店、水果店,而唯一建立的长期连接方式是办会员卡,但是很少会有人办。原因很简单,倒闭的太多了,没有办法通过一套有效的资质和商业机构与小区居民建立信任。
从这些现象看,现状并不乐观,但是不可否认,国家的政策红利,以及大趋势下的未来空间不可估量,关键在于尝试找到可行的方法。
社区商业不得不谈的基础:信任
当你买的土鸡蛋是住你对面的宝妈每个月从老家亲戚买来的,给自己小孩吃的;给你清洗空调的师傅已经为你的小区上百个邻居提供了长达3年的服务,且有口皆碑;你孩子的培训班老师在你们小区已经开办了5年,很多邻居小孩都在这里上课; 按摩的师傅是住你对面的邻居,四川缠丝功传人,他为了带孙子来到杭州,平时以按摩为交朋友的方式;你家门口的宠物店是你和邻居一起众筹的放心的店老板……这些场景并不是虚构的,而是在有邻上真实发生的。其本质就在解决:用户和商业提供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现有的社区商业生活服务为什么不能构建信任?显然,商业本质决定一切。举个例子,空调在一般情况下也就是一年清洗一次,清洗师傅作为一个服务提供者会尽全力赚取利润,这就是商业本质。
换个思路,如果小区1000多个空调都归一个人清洗修理,这个时候,就不可能出现只为谋利不顾服务的情况。这是因为把低频的需求变成了高频之后,口碑成为服务者的核心竞争维度。
初试成功,未来何愁不火!
有邻在做什么?
第一,有邻要做的就是以求助构建社区信任的氛围
我们通过社区切入,建立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信任。在运营有邻的过程中,不管是求助或者互相帮助,在这过程中,都能塑造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氛围。在使用有邻的过程中,大家愿意相信在这个平台上的人都是友善的,构建了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以交易构建用户分享的动机
除了求助,当然人们也会有有分享的需求,我们在有邻上构建了“分享”模块,用交易构建用户所有的分享路径,比如分享土特产。
第三,以口碑构建最佳的服务体验
口碑,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通过天然的邻里关系构的口碑在一定程度上会好很多。
通过以上三个作法,我们希望有邻构建的一套体系能最终形成一个社区的创业平台,加速整个小区生活配套的诞生、重构、升级。
我们 9月底开始在滨江区进行测试,截止目前为止:邻居食材类卖家数量超过500人,累计消费邻居超过10000人,其中已有50个卖家拥有超过100以上的粉丝,不断进行着重复消费。
与此同时,生活服务类已经开始进化,邻居们开始众筹优质的小区配套。
在有邻最近发生了2件事让我们特别兴奋,第一个是刚才给大家分享过的四川来的刘师傅,因为口碑特别好,所以邻居们开始给他发起众筹,短短1天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众筹目标。另外一个是一位住在滨江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开始众筹自己的儿童训练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十位邻居参与了他的众筹。
这些现象背后其实体现的信息是,一群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人,围绕自己的生活需求,共同挖掘并鼓励好的服务提供者来社区扎根。大家可以假象一下,如果以后你小区周边的商业化形态都是这种情况下的结果,那么你何愁享受不到最有人情味的服务?而这种形态,我们称之为共创,而一个可以由用户共创的平台,也将成为优质服务者最好的创业平台。
对于社区商业,我想只有满足消费者真正需求,且能提供好的服务,这样的商业模式才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