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庞大的民工潮
纪录片的开头定位于火车站旁,人流如潮,保安在众人推挤中索性站在站台上,用喇叭喊着“大家不要挤,大家不要挤”的声音早已淹没于人群中,无法分辨。
如虻蚁般的农民工在庞大的人潮中拥挤,推搡,尖叫,我突然想起网友的一句话:“生下来,活下去”,竟有一丝在夹缝中拼命生存下来的无奈和辛酸。
每年集中于春节前后两次数量极为庞大的民工潮成为中国最频繁,也是最浩荡的人口迁徙。
《归途列车》这部纪录片通过一个有着十几年打工史的小家庭来折射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2008年春运期间,受雪灾影响,张昌华一家人和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一样被困在广州火车站,好几天才等来一辆火车。
在等车的几天里,理智和冷静逐渐被焦躁不安消磨,归心似箭的幸福感也被寒冷天气里好几天无法休息的困顿所消耗。
在密闭的人群空间里,一个人的不满总会被无端放大,进而引发群体共愤。
镜头里,在黑压压的人群中,一个中年男子企图翻过栏杆,找寻自己的两个女儿,被民警阻止后,这几天的劳累和焦虑终于有了宣泄口,他对着民警大声说道:“你真是没有体会啊,如果是你的话你怎么办?都是人来的。今天你在这里做事,明天,你会跟我一样的。你照样走进社会,你照样要做事。”
此时镜头拉近,民警扭过头去,他也很无奈,只是作为执法队伍不得不去做的维护措施。
浩荡的民工潮故事中的主角一家人踏向回乡的路总是充满艰辛和劳累的。
费尽心力地买到车票后,并不意味着就能顺顺当当地上车。列车因事故晚点,密集拥挤的民工潮都成为他们返乡途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道坎。
到达重庆直辖市后,还要乘坐大巴,接着换乘汽渡,下船后还要走上一截路,才能到达他们一路上心心念念的温柔的故乡。
原谅我在看到那些人流如织的镜头时,不厚道地想到了《釜山行》,竟有一种万千丧尸追赶,众人四处逃窜的即视感。原来,农民工挤列车比电影中丧尸奔跑的场面更加壮观。
“民工潮”在各地涌现不断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长期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巨大的利益反差,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必然结果。
这些仅仅只是城市流动中的万分之一的人口,野心不大,要求不高,却连最基本的保障都得不到。
“春运背后,是农民工,留守儿童,户籍等诸多盘根交错的制度顽疾。”
/2/留守儿童的成长
整个纪录片的主线就是张昌华、陈素琴外出打工,留下一双儿女在农村读书。由于自小就成为留守儿童和青春期里沸腾的叛逆热血,丽琴选择退学离家,从此走上了父母的老路——离乡打工。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一开始的时候,陈素琴给女儿打电话,询问成绩后,解释买不到车票的原因,可能要迟点回去,女儿那边就没了声音。这个小片段也暗示了女儿丽琴与父母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
后来,故事慢慢发展,丽琴为已故的外公烧纸钱的时候,说了自己一直憋在心里的真心话。
她和外公关系非常亲近,父母又常年不在身边,每次和她说的第一句就是要好好学习。片中父母一家人强调这个学习的次数,尤为频繁。
刚从高中洪流中脱离出来的我无比理解丽琴的心情,估计她对这种烂熟于心的教诲,早已厌倦,并生发了许多抵触情绪。
自小在农村生活,年迈的奶奶干不了重活,身为长女的她自然承担起大部分的家务活。务农,喂猪,洗衣,做饭,样样拿手,勤劳能干。
刚开始挺心疼这个女孩的,一个人承担起许多责任,后来看她瞒着父母,一个人去广东打工,做着与父母一般无二的流水线工作,还一个劲儿地说:“自由就是快乐”的时候,我想,满脑子天真想法的人到社会上吃点苦头,跌过跟头也是好的。
当他们一家人从广州历经舟车劳顿,回到家后,丽琴与父母之间发生了一次争执,那是全片的高潮。
丽琴被父亲打倒在地,爬起来后,扭头冲着镜头大声地叫嚣道:“你们不是要看真实的我吗?这就是真实的我。”
丽琴与父亲争执的镜头长期压抑的不满和误解,就在那一刻爆发。
因为缺少沟通,所以理解不足。
自小缺少双亲关爱,动不动就关心她的学习的原生家庭环境使丽琴的童年存在欠缺。向往外面看似精彩自由的大千世界让她对学习和家庭有无法摆脱的抵触情绪,这也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看到后来,丽琴独自一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在夜店流光四射的灯光下,穿着暴露的衣服,肆意张扬地手脚共舞,甩动着头发,身体里拔节生长的不断的叛逆。那一刻,我想,造成丽琴这样毫无顾忌地“放飞自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她自己的叛逆,是原生家庭,还是整个大的社会环境?
结尾处,张昌华夫妇进行了一次对话,陈素琴决定回去照顾弟弟,因为女儿的叛逆带给他们太多担忧和失望,可又担心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太过劳累。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常常让你陷入两难的境地。你要想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想要获得一样,就得舍弃另一样。
张昌华夫妇外出打工,拼命挣钱,就是为了给儿女提供更好的经济来源,可他们必须得舍弃陪伴儿女成长的时间。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自然会越来越疏离,也就有了后来由来已久的矛盾。
这是一个小家庭的无奈,是万千农民工家庭最为相似的不幸和悲哀,也是整个社会制度带给他们的难以逾越的阶级固化。
/3/新闻纪实摄影的特点
⑴.真实性是新闻纪实摄影的生命。
《归途列车》拍摄的三年中,范立欣和摄影师孙少平每年春节都要和主人公一家抢购火车票,感受春运大军带来的无奈。
他曾五次往返于广东和四川拍片,后来女主人公的女儿去深圳打工,他们又追踪去了深圳。
2008年春运期间,受雪灾影响,摄制组和千万农民工一样被困在广州火车站,一个星期左右才等来一辆火车。裹挟在拼命上车的农民工人群中,他们用最真切的心酸捕捉到了最真实的镜头。
⑵.人文关怀是纪实摄影的主要旋律,是摄影表达的根本内涵。
只有充分地揭露人性,充分地发挥出人性在现实面前的坚强,脆弱,勇敢,懦弱等真正的情怀,才能体现出纪实摄影的重要性。
《归途列车》通过抓拍,捕捉了许多瞬间情感温度的镜头。
有时候,摄影者需要的是守候。观察到一处色彩或造型绝佳的场景,只差一个“影中人”在合适的位置出现,为你的影像画龙点睛,你需要做的是等,等出影像的高潮。
丽琴离开家乡,前往深圳《南方周末》曾评论:“影片的风格跟以往人们印象中那种节奏冗长缓慢、充满画外音的纪录片不同,它通过对大量素材的电影化剪辑,使得整个故事节奏很快,很多观众看完之后的评价是“很好看”,跟不少类似题材的电影比起来,《归途列车》似乎更像部电影。”
镜头下聚焦的是小人物生活的无奈和辛酸,折射的却是大时代下的社会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