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的时候,领导截图给我,图片里是南方周末对兽爷(《疫苗之王》作者)的一点介绍,当年有个小伙子听说兽爷是南方周末出来的,向兽爷请教:为何能写出那么多好的文章?兽爷丢给小伙子一个G的文本压缩文档,其中收藏了从普利策到南方周末各种稿子的模板,一篇篇揉碎了分析解构,至此小伙子才明白,原来兽爷也是练过的。
我的同事度娘了下,一个G是什么概念,大约是5.37亿文字,岂是“佩服”两个字可以形容的。再来看下自己,为何写不出好的文章?因为没有储备,没有输入怎么会有输出?
还记得刚读研究生那会,导师让写文章,第一次我参考一些三流范文,花了不到一天时间交给了导师,老师看了之后委婉的跟我说,要多看多思。第二次,我看了一些文章,感觉有点上路,花3天时间匆忙写完,又提交了上去,这次导师对我说:“要看好的文章,要有自己的思考,不必急于求成。”同时他为我推荐了一些好的学术网站和作品,这一次,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当我急于下笔时,就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是不是有了思路,有没有自己的思考?于是我读了一个月的文献,花了一个周的时间,写了一篇小论文,这次导师说:“进步很大,然后认真的改了一下”。再回看自己此前写的文章,简直是不堪入目,从此,开始能够沉下心来看枯燥的文献。
毕业之后,好像又开始浮躁起来了,每次写东西总是希望能抓住眼球,夸大标题,硬跟热点,但写出来的文章总是简单粗暴,也抓不住用户的心,看到领导截图,觉得心理反而踏实了~
翻开之前整理的素材库,觉得它还是有作用的,至少在内容的输出上,能够提供一些思路,我想领导也许是在提潜在的要求,希望我们能够做的更好,那就试着去做呗,说不准,真的能写出十万加。
希望能像日更一样,坚持下来,期待整理成自己的库,有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