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科考之细节(六)乡试——读《太平天国史》七、2023-10-31

科考之细节(六)乡试——读《太平天国史》七、2023-10-31

作者: 老胡_8418 | 来源:发表于2023-12-12 06:17 被阅读0次
商书图片

        考中秀才,有乡试之资格,可参见乡试。钟先生参加壬寅、癸卯两次乡试,颇有可记载者。考试地点在贡院。杭州贡院有号舍一万二千数间。先生曰“各省文场号舍之多,无如浙江者”,此为先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彼时南京贡院未整理开放,今知其号舍为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杜凤治日记》言其同治九年参与广东乡试,押送试卷一万一千余,可知广东亦是考试大省也。其建筑布局,可观图。各省大体如是。

        各省之监考,为京师派送,除顺天外,皆一主一副,称称主考。商先生书仅及考官之资格——雍正后,限于翰林及进士出身部院官,顺天主考用一二品大员,他省分大中小,用侍郎、阁学,翰詹科道及编修检讨不等,皆进士出身。邓云乡书言“乾隆后,简派正副主考均经过考试”,身份资格与商书同,“不过参试人员均各衙门保送”。检《清史稿  选举三》言“自(乾隆)三十六年后,考试遂著为令”,商衍鎏先生书不及,大可怪也。为加快考卷阅读,有同考官,亦称房官,各省数量不一,浙江十六人,广东十三人,亦以进士出身之府县同知类为之。同考亦为举人称房师,杜凤治同治九年,不为同考,其日记发不少牢骚。定考官后,以离京城远近分别出发,要求七月晦日——七月三十日到省城,初六日入闱进入考场。主考,同考坐亮轿——一个椅子四人抬入闱,以示清洁也。

        考试分为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场,先一日进考场,后一日出考场,需在号舍每场三日。初入考场,须按照籍贯所在州府而入,搜捡颇为严格,发辫解开,鞋袜具除,考箱翻出,片纸不许带入,斯文殆尽。头场四书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二场五经题各一,三场策问。以首场为重,过,则后两次但求无疵,即可中举。科场文字,首要合程式。每篇文章誊写于试卷后,必须在右下方注曰:添注几字,涂改几字,须实报。钟先生第一次乡试,首篇文忘记注文,遂以第二篇所誊,加注为第一篇之注,冀受卷官匆匆不及细看,不用贴出蓝榜,为人耻笑也。后果未贴,然其文颇好,虽未中举,主考记忆犹新,每有拜座师者,必询问钟某人,反而人人尽知也。

        考场几则趣闻。在考场宿两夜,膳食有官府提供,盛菜饭之碗碟粗陋,考生必携归以给儿童,曰“考盘考碗”,于儿童益智也。某乡俗,除夕夜,幼儿拜石头为干娘,以粗碗盛放饭菜,其碗为人携去,谓可防病也,或是此之遗风。考场有仿孟子三乐,作文曰:三场大号,九日晴天,一乐也;内不病于场,外不贴于墙(钟先生之为,即为违式,当有受卷官检出,蓝笔批示,贴于考场墙上,以示惩戒,必不中也),二乐也;得一省英才而聚谈之,三乐也。当时心阔之人。

        取中,报喜,拜师等等,多有描写,不赘。可入是文者,其一,杜凤治日记中,一则胥吏所为。是年广东乡试,内收掌为大家公子,不谙世事。胥吏藏两考生朱卷,后为人劝说,两倍陋规方赎回也。其二,同考官——房官,中举后,视其为房师,三节两寿必须到,是彼时师徒之关系,特别重要。杜凤治不为房官,颇为不怿。其三,主考有棚费之陋规,与当年考生多少有关,具体多少,不见书载。惟曾国荃致曾国藩书,言曾国藩道光二十三年(1843)主考四川,得棚费二千两,汇回家以还债,不胜感慨。某所见材料,未有准确数字也。且中举后拜师亦有挚仪,钟先生言座师,房师皆银元八块。其四,举人为彼时为官第一步,所谓“头顶侍郎,脚踏教谕”也,即考中进士可为侍郎类官,最差也是县教谕之官。然仍以中进士为正途,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犹上书回京会考,无奈何,慈禧授其进士出身,方得为大学士也。其五,各省举人名额有定数,检《清史稿  选举三》,乾隆九年,定“江南上江四十五,下江六十九(安徽四十五,江苏六十九),浙江江西九十四”,他不赘“自是率行罔越”。然钟先生言“至同治时,正榜尚止九十九,后乃广为一百七”,商先生言如《清史稿》,然每恩科有增广也,十到二十不等。其六,除秀才可参加乡试外,五贡,监生亦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考之细节(六)乡试——读《太平天国史》七、2023-10-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mb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