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的发展,使得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和身边的人沟通的时间多多了。随着网络媒介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沟通工具。学者们开始研究网络媒介对沟通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不当的消息,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我有个同事就因为发表了一条抱怨领导的朋友圈,坐了2年的冷板凳,直到换了个领导才升职了。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以下简称《沟通的艺术》)认为无论网络、电话还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沟通的「原则」和「目的」都是差不多的。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好好打造个人影响力。
《沟通的艺术》的作者,罗纳德·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科特二人在1990年的一个沟通研讨会上相识,此后多年在关于沟通的工作上有过许多共事的机会。他们把自身经验集合成这本教材出版。
图书封面《沟通的艺术》总共分为三部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是一本很厚的教材,已经再版了15版。第15版的电视、电影、专栏内容增加这本大部头教材的趣味性。而且从任何一章开始读都没有问题。其中关于社交媒体沟通这部分是这一版新增的内容。
在谈社交媒体沟通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沟通的原则和目的。
沟通可以有目的,如去和老板谈加薪;也可以无目的,纯闲聊。
沟通的原则在于,沟通双方是如何解码对方传递的消息的。我们在传递消息的时候,尽量简洁的传递,不要过程对方过度解读消息。在接受消息的时候也要弄清楚对方的真正意图,而不是靠自己到底猜测。老话说的好,覆水难收。所以沟通的时候,不要信口开河,在社交媒体上的沟通也一样。
一、我们现在面对的网络社交
1、网络的“抑制解除效应”
抑制接触效应是:“当人们看不见,听不见甚至有时候并不认识他们谈论的对象时,人们会更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是社交媒体的好处,也是社交媒体的坏处。
好处是,不善于表达的人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有些话面对面说不出来的,用文字能够表达的更加深刻。比如有的人不好意思说“我爱你”,打字就没有那么难为情。由于网络的「超人际沟通」,我们可以仔细思量以后再编辑信息,消除了临场反应能力的影响。由于看不到对方,注意力也多放在信息上,而不是传递信息的人身上。有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绪还可以直接发表情,避免尴尬。
「超人际沟通」是指社交媒体的异步回复和少了许多非语言沟通。如果是面对面沟通会被对方说话的语气、邋遢的形象所影响。
坏处是,人们评价时更加肆无忌惮地发泄情绪。因为不是面对面时可以避免一些冲突。如果一个键盘侠当面出言不逊,而不是躲在网络背后,可能会有被对方揍一顿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发泄情绪对人际关系有害无益。在一项关于在线“发泄网站”的研究中,参加实验的志愿者表示,自己在发了抱怨的帖子以后更加不快乐了。
更严重的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对时事新闻的评价,可能导致当事人抑郁甚至自杀的悲剧。
网络可以成为我们沟通的利器,也可能会成为造成悲剧的利器。我们应该合理谨慎地发言。
信息时代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学会进行网络印象管理2、网络可以让你认识更多的人
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初做一件事抱团比自己一个人要能够坚持的下去。例如运动的人基于自己减肥健身时遇到的问题,自己一个人锻炼太孤独,和没有体系的健身知识,于是加入运动社群。写作的人找写作社群加入,当自己坚持不住的时候,跟社群里的小伙伴聊聊,或者看到还有那么多人坚持写作这件事,比自己一个人容易坚持下去。
在网络上找个社群,比鼓动身边的人培养与你一样的爱好,要省事很多,还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拓展交际圈。
不过即使是我们认识很多人,微信通讯录上有几百几千的好友。人际关系维持还有一个「邓巴数字」的魔咒。
「邓巴数字」也叫150定律。该定律由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邓巴根据对猿猴的智力和社交网络推测出,以人类的智力能够维持的稳定社交人数是150人。为了证明这项推论,邓巴对人类做了一项研究,让居住在城市的人,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就是,大部分人的名单上是150人。
社交网络的兴起,让人怀疑邓巴数字还管不管用。
邓巴对比了拥有上千名网友的人与拥有较少网友的人之间的在线交流情况。发现这两组人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不管他们声称自己有多少个网友,他们都只与同样数量的人,约150人维持关系。
《沟通的艺术》指出一项研究,
“如果你的个人主页上列出了150个好友,那你可能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当你的好友数量翻了两倍或三倍时,你在别人眼里可能就不那么讨人喜欢了。”
我们在拓展好友数量的时候,不要忘记数量不代表质量。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切忌沉迷于好友的数量。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我提升和关系维护上。
信息时代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学会进行网络印象管理二、运用社交媒体培养积极的关系
1、遵守基本的网络社交礼仪
尊重他人对于全神贯注的需求。在聊重要事情的时候,特别是工作上的沟通的时候,要及时回复信息。很多人可能会一边面对面聊天,一边网聊。这样因为注意力太分散,很可能你抓不住对方的重点,答非所问,导致沟通不愉快。在跟人网上沟通重要事情的时候,不要聊完一句就不知道干什么去了,让人等太久。那会让人有不受尊重的感觉。
注意文明言论。网络的抑制接触效应容易让人更轻易的写出一些粗俗的言语。哲学家休伯特·德莱维斯认为网络环境的相对隐匿性“让人们自由地发展出,新的和令人兴奋的自我”。粗俗的言论可能会让你很过瘾,但是会损害你的影响,也会伤害到他人。
不要影响身边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在公众场所,大声和人聊语音和视频。我有个同事特别喜欢在办公室跟人聊语音和视频,影响同事不说,被领导知道了还会影响职场形象。
信息时代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学会进行网络印象管理2、注意自己发布的信息,进行网络印象管理
像朋友圈,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你也许会认为,你的朋友圈你做主。但是你不要忘了,你的朋友圈好友都可以看到,大家会根据朋友圈有限的信息去判断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需要经营和管理你的网络印象。
大家发朋友圈一般是这样的,看书5分钟拍照30分钟,修图可能需要几小时。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力图展现自己最理想的状态。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认识你的人也许会对你有个好印象。但是对于认识的人,不真实的信息会让你失去他们的信赖。网络印象管理,是让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现自己积极而又真实的一面。
有个同事日常工作很忙,但是她的朋友圈永远没有怨毒,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除了日常工作她还分享兴趣爱好,经常看到她在朋友圈约人跑步,和参加一些运动类的活动。
由于她经常分享一些运动类的同城活动和展示自己积极的一面。长久的线上线下经营,让她和各行各业的运动爱好者建立了友谊。有好几位还表示想高薪挖走她。
除了在朋友圈这类的社交媒体,还可以在自媒体,论坛之类的平台上输出自己的个人品牌,打造影响力。
长投学堂的创始人之一水湄物语,就经常在她的公众号上招聘。他们通常会提一句,长投学员或经常看她公号的,有优先面试的机会。因为她的学员和读者,经常读她的文章会对她的理念和公司性质多一些了解,可以减少很多沟通成本。
师北宸写作训练营的创始人,师北宸通过长期的写作,他的很多客户跟他合作的时候甚至直接说,我知道你,我看过你写的文章,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吧。他过往在网络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形成了他良好的网络印象,可以为他的能力作背书。
我们要珍惜这个时代给普通人带来的机会,利用社交媒体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专业的形象,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