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
第17周 美国面临艰难的转型期
阅读
……
与拿破仑战争之前的18世纪相仿,我们正处在一个彻底转变的时代。我们非常明白,世界不会再由任何单一的超级大国主导。这对美国人来说很难接受。大多数美国人还在用20世纪60年代的观点看世界,即美国是唯一的强国,也是唯一运行良好的经济体。今天,欧盟比美国大,中国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制造和消费两方面都超过美国的自由贸易区。因此,美国人必须认识到将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一个不同的价值体系必须共存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还会有西方的产品和西方的竞争力,但连接的纽带将是信息,而不是强权。这就是世界的走向。今后大约30年会是一个艰难的转型期。
——彼得•德鲁克2004年12月8日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On Point”节目主持人汤姆•艾希布鲁克关于“世界在走向何方?”的访谈时的回答。
延伸阅读:《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作者李录先生的一篇文章
……
作为一个华人,我常常自问: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华到底是什么?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对西方文明史起到塑造性作用的100多部原典著作,其中涵盖文学、哲学、科学、宗教与艺术等各个领域,以希腊文明为起点,延伸到欧洲,直至现代文明。
在整个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我自己愈发地觉得,中国文明的灵魂其实就是士大夫文明,士大夫的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一个如何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超越的过程。《大学》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价值系统在之后的儒家各派中都得到了广泛的阐述。这应该说是中国文明最核心的灵魂价值所在。士大夫文明的载体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不仅帮助儒家的追随者塑造自身的人格,而且还提供了他们发挥才能的平台,使得他们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府为官,乃至社会的最上层,从而学有所用,实现自我价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治国”与“平天下”的当代解读早已远远超出政府的范畴,市场与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为怀有士大夫情怀的读书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
通过本周学习,促动我思考:未来五年中,我的组织将面临的最大的变化和挑战来自哪里?如果它们真的发生,我需要准备哪些从这些变化和挑战中取得成功的替代策略?
为了提升自己应对动荡时期的管理能力,我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我需要采取哪些新措施来持续地发展和培养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