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女儿一起观看了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儿深深的打动了我,随着讲解员的讲论,随着那一幅幅画面,我仿佛跟着一块儿穿越了千年走廊,感受了历史的魅力……
两千年前。张骞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一年,刘彻19岁,张骞27岁。而同样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我们却习惯了循规蹈矩,习惯了安于现状,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愿去改变,不愿去突破桎梏,打破固有的“安稳”的生活。
张骞是一位勇者,明知踏上西行的道路异常艰辛,但他依然勇于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鸠摩罗什被囚禁整整十六年,仍不忘弘扬佛法,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能无法表述史人开拓的步伐了,反倒觉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来的更为准确。
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让人难忘。为了河西走廊的稳定发展,为了河西走廊的繁荣富强而终身奔波的著名的外交家常惠,忍辱负重为了解除国家危机的和亲公主解忧。行走在河西走廊上的那些学者,儒者,正是因为他们让河西走廊的文化才能够不断发展起来。
河西走廊啊,牵连了多少人的梦想?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过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建设者一生留在了这个地方?河西走廊呀,无论是古时重要的战略位置还是现代成为我们国家主要矿产资源区域,依然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通过对纪录片的观看,让我深刻领悟到追求自己的目标。路途是充满艰辛的;学习知识,亦或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有各自努力奋斗的目标,但一路走来。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忘却了自己的目标,停下追逐的脚步。没有超世之才,就要有坚忍不拔之志。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学>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竞争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即使面对逆境,也要有面对的勇气,在生活中要敢干拼搏,勇干改变。这样才能距成功更进一步。
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10集内容,但其内容贯穿了从汉代到新中国河西走廊的演变,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使命,从汉到新中国,从出使、战争、文化、交流,经贸,到工业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饶,“一带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贯穿的,不仅仅是这一段历史,更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经济贸易的促进和进步。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