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放下攀比心,走向不惑

放下攀比心,走向不惑

作者: 庆陀 | 来源:发表于2021-05-14 17:38 被阅读0次

前些天在培训的时候,跟一个同事聊起他们班前年年底搞的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的感受,他说,有人说再也不来了,也有好些个连夜就叫车回去了(他们当时是包的农家乐,原本有住宿计划的。)我说,活动组织者很重要,哎,人这攀比心啊,势利眼啊,心里还是觉得同学之间简单地叙叙旧、聊聊家人孩子的比较开心点。

前天,校友联系,说有个校友从成都过来,一起坐坐吧。当时想着我和他们几个也有些时日没有见面了,就去吧。急急忙忙的,请假提前下班,顶着狂风暴雨,去把孩子接回家,然后赶去酒店。

人到了之后,开始聊天了,发现啊,这玩意儿,主角光环太耀眼,我有点不太适应,开口说话的和对着说话的人太集中,就集中在那个**总那,没有雨露均沾,这一点,我不太舒服,然后,就埋头苦吃,嘿嘿,也好,反正我不喝酒,美美地吃了一顿,大酒店,也就是环境和服务好一点,饭菜不咋地。

觥筹交错结束,送同学回家的路上才知道,前面的聚光灯对的是一个矿长,而另外几个也就是些跑证照手续的和在这边搞工程的。

哎,可能是我太势力了?还是我太在意形象了?还是我不够自信而妄图以职务高低来衡量他人以及为自己加持?想一想,对比于一个矿井的某某科长、一个某某设计院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从职务上来说,我不比他矮吧?为什么我会有点冷落感?会有那么种没有被好好重视的感觉?可能是我这过激的自尊心在作祟?说的好听点是不甘平庸的心,实际就是想当头头、想露脸,平时露脸露习惯了,这低调的感觉受不了,要么强出台,要么就逃避,再也不参加了,我在桌子上也有这样的想法,觉得没意思。

去年学《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他在课程里正名说,四十不惑,正解应该是不被诱惑,不疑惑。

想一想,这两年,我也是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追求什么样的境界。其实,再往前追溯,从大三左右开始,就是在做减法,减少可能性,去掉一些方向的投入,不是什么都要,什么科研啊、管理啊、技术啊都搞,成果都要沾边,而是痛苦地舍弃,进而聚焦。然而,这个过程中实际相当的痛苦,就像自剪羽翼,放弃原来的成果,主要是,看到原来那条路上的在自己身后的人一个个都吃着桃子美滋滋的样子,心动了,内心彷徨了。

不说后悔,因为,我一直告诫自己,不后悔,想要什么就去追,不要给自己设限,选择的权利一直拽在自己手里,从没有、也不会消失。

走向不惑,确实是修行路,放下无尽欲望,放下攀比,不被诱惑,不疑惑,活得越发明白。

相关文章

  • 放下攀比心,走向不惑

    前些天在培训的时候,跟一个同事聊起他们班前年年底搞的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的感受,他说,有人说再也不来了,也有好些个连...

  • 走向不惑

    重新捡起久违的格林童话 我已从孩子变成了孩子的爸 每次忆起昔日的年少轻狂 会心的笑容里已多了几分沧桑 抖落尚未褪尽...

  • 走向不惑

    走向不惑 这是许久就想写的题目了。前些日子和曹大才子闲聊“不惑将至”的话题,直觉就是近来“惑之不断”,处处是焦虑和...

  • 攀比心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孩子的攀比心?

    提问:攀比心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孩子的攀比心? 攀比心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孩子的攀比心? 如果孩子...

  • 女人过了30要明白的道理

    放下攀比心 很多时候人活得累,一小半来源于生存,一大半源自攀比,看着别人升职加薪心里着急,看着别人车子房子心里羡慕...

  • 攀比心

    俗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比人,气死人,苦闷死。 在物化日益严重的社会中,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很容易生起攀比...

  • 攀比心

    中午吃了一碗兰州拉面,一个炸烧饼和一串菜。回到办公室喝了两包速溶咖啡,刷着抖音。 吃的饱饱的,...

  • 攀比心

    很多人之所以感觉疲惫,部分原因是来自于跟别人攀比。殊不知,攀比得到的满足只是片刻的,过后往往会感到空虚。 过分在意...

  • 攀比心

    我学习的地方是个郊区的产业园,附近比较荒凉,只在园区里面有几家小饭馆,晚上偶尔会有几个卖烤肠的小摊贩来摆摊,外卖也...

  • 攀比心

    今天过小年,下雪了,是个好兆头。 不过今天似乎不是个好兆头。 跟平常没什么不同的与家人吃晚饭,母亲便聊起了成绩,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下攀比心,走向不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oq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