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作为七雄中最弱的一个,为什么久不灭亡呢?
这个主要还是在于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燕国夹在秦、魏、齐等大国之间,成为各国相互牵制的缓冲地带,对其余六国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这个地理位置,使燕国四面楚歌,很难有向外突破发展的机会,只是在韩昭侯和申不害的变法中,获得短暂的辉煌,严格说,韩国从来没有达到一个大国的地位,多年的动乱,韩国始终是最受伤害的那个。
韩国尴尬的地理位置,在整个战国历史上,基本是俎上鱼肉,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战国早期,韩国是魏、齐之间争霸的资本,马陵之战是这种局面最大的注脚。
秦楚争霸时期,秦裹挟韩国,与之共同伐楚。
战国末期,便成了秦、齐两国之战的缓冲地带;而秦赵的长平之战也是在韩国的上党郡发起的,期间韩国一直苟延残喘的存在着。
在多次战争后,韩国的疆域不断被秦侵蚀,最后只剩下都城阳翟和周围十几个中小城邑。
因为无能平庸的韩王安放走了韩非,使韩国失去雄起的机会;而韩非的死传到韩国,更使有识之士看到韩国败亡的必然,这样的政权是否值得效忠?一些有识之士这种的动摇,正好被秦国的分化策略趁虚而入。秦国用重金在燕国内部分化渗透,培植亲秦势力,最有代表性的是策反了南阳郡守内史腾。
公元前231年,秦国直入韩国,识时务的内史腾主动向秦国投降,并将南阳地(河南境内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全部献给秦国,南阳郡之于秦国意义重大,它可以作为一个前进基地,是进攻韩国和楚国的跳板。
公元前230年,秦国选择熟悉韩国的内史腾为攻灭韩国的将领,大军直入韩国都城新郑,俘虏韩王安,把韩地设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河南禹州)。
韩国的灭亡,实现了秦灭六国的第一步,在一统天下的实践上更有信心了。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赵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