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时空角度来研读《蒹葭》

从时空角度来研读《蒹葭》

作者: 十驾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14:56 被阅读0次

从时空角度来研读《蒹葭》

          景慧颖  《语文学习》2019年第6期

师:每一首诗都是一种生命形式,都在诉说一个故事、一种心绪、一种情结。读诗的角度见仁见智,今天我们就从时间、空间角度来读这首《蒹葭》。首先,大家一起大声朗读文本,边读边思考问题。(学生读完,并给予思考时间)

生:由“白露为霜”可知,该文本“故事”的发生时间是秋季。

师:很好,回答得有理有据。清代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白露为霜,乃在九月以后。”这首诗创作于东周时期,当时社会使用的历法是:周历。周历的秋季是七八九三个月份。由此可知,这个秋季是季秋、深秋了。

生:“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时间是在不断推移的,即由“天还未亮”到“天已微明”,再到“天色大亮”。

师:时间的不断推移,还能暗示什么呢?

生:主人公在此地徘徊了很久。

师:“徘徊”用得很好,把人物的形象生动地想象了出来。还有哪位同学能从时间角度赏析一下此文本?(没有学生回答)其实,还有一个时间角度就是从文学的接受视角去看,这个文本延续、传播了两千多年,已经穿透了物理时间,实现了经典化、永恒化。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空间角度吧。

生:我关注的是“人物活动空间”的变化。文本中反复吟唱“溯洄从之”与“溯游从之”。突出主人公在反复寻找,进而凸显主人公内心的焦急。

师:主人公在反复寻找什么呢?

生:心上人。

生:要好的朋友。

生:理想、明君,赏识自己的人。

生:贤臣。

师:答案的多解性,正契合了西汉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这也是此文本艺术魅力与艺术张力所在。那么主人公活动的空间,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体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即“长”,漫长;“跻”,高地;“右”,曲折。

生:“苍苍”、“萋萋”、“采采”被译为“茂盛的样子”。繁茂的蒹葭这个空间,直接造成了视觉的阻隔,影响了对主人公对“伊人”的寻找。

生:我关注的是文本中的“想象空间”。“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宛”就是“好像”的含义,是一种想象虚写。

师:这种想象虚写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呢?

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朦胧美,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师:总结得很好!想象与情感是诗歌的双翼。《诗经》之所以被誉为现实主义创作的源头,就是因为它给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系列范式、母题。

生:我关注的是“心理距离”,正是因为“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才造成了诗歌的凄清美,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师:你的观点与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是一致的,很棒啊!(学生们热烈鼓掌)布洛说:“美感的产生缘于保持一定的距离。”

生:我关注的是这首诗的“地理空间”,《蒹葭》出自“秦风”,即秦地的民歌。我查了一下东周时期的秦地,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与甘肃东部。

师:嗯,主动学习意识很好!在你的印象中,来自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风格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

生:情绪饱满,慷慨激昂,符合西北人的粗犷。

师:这里其实又涉及到“地理空间”与“文学风格”关系的话题,正如俗语所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看一下PPT,简略看一下前人对此问题的论述:

①《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②《汉书·地理志》:“(秦人)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生:很显然,《蒹葭》的婉约朦胧风格与其“地理空间”特征不一致啊。

师:是的,“秦风”一共十首,有九首与秦人的尚武精神有关,只有《蒹葭》例外。有时间同学们将“秦风”的剩余九首作品都阅读一下吧。

生:我想说的是这首诗的“传播与接受空间”。它被改编为流行音乐《在水一方》。它不仅被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学习,而且还被传播到海外。

师:这节课大家回答得都很精彩!“时间上的等待,空间上的阻隔”,这就是《蒹葭》所呈现的“时空魅力”。时间与空间的交织、迭错构成了凄美而明净的意境。为其后意象、意境的构造提供了有益的标杆。

相关文章

  • 从时空角度来研读《蒹葭》

    从时空角度来研读《蒹葭》 景慧颖 《语文学习》2019年第6期 师:每一首诗都是一种生命形式,都在诉...

  • 4月科研任务

    1.研读《乡土中国》 2.研读《答司马谏议书》 3.研读《蒹葭》

  • 蒹葭,蒹葭

    是水流声。 有风。仿佛拂过草香,仿佛安静的潮声。 睁开眼,苍茫澄澈的天空横在我头顶。又一阵风送来潮湿和清香的气味,...

  • 蒹葭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

  • 蒹葭

    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 为你读诗·貮拾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 蒹葭之后无红颜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 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 《蒹葭》溯洄溯游,追寻伊人

    蒹葭 [先秦]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

  • 写诗记◎ 蒹葭-诗经选文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时空角度来研读《蒹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sh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