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
1.控制型家长
*都给我停下来!不许乱跑!再捣乱就别想看电视!
*命令和威胁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
*这样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2.放任型家长
*不理他,我没办法,小孩子闹一闹没关系的
*孩子学不会应有的社会规则
*孩子长大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网络成瘾。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
*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你怎么会饿?摔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吧?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给你买了!你到底是不是个男子汉?
当很多父母炫耀说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来了的时候, 父母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痛苦,只是学会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面对痛苦,更不会关怀别人的痛苦。
孩子摔倒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即赶到现场,确认孩子的状况,并询问:嘿,宝贝,你没事吧?如果孩子受到了惊吓,要告诉他:妈妈看到了,你荡秋千荡得很高,掉下来确实吓人,要不要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再去玩?
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用小贴纸奖励孩子的新习惯;用玩具来让孩子听话;成绩好就带孩子去旅游……这种行为叫做贿赂。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矩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我常在孩子不听话时说:“我开始数123了,当我数到3,你要知道后果。”
女儿这是就会大声叫道:“不要数数字。”
这就是用威胁、恐吓来让她听话。也是我无奈之举,因为好话、坏话都说了,她就是不听。
于是我就觉得,既然软的不行,我就来硬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变成一个掌控欲特别强的,或是变成一个特别软弱的。
体罚
惩罚性的威胁可能会暂时奏效,但孩子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长发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从。他迟早还是会再次犯错的。因为骗人被打的孩子,只会撒更好的谎。
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你这里学会了暴力是管用的。
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希望孩子超越年龄的懂事
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样
我们有时对孩子的期望会过于高,比如我在孩子里那当玩具使,总是希望她看几次图,就能很清楚的搭出标准的图像来,如果讲几次看不懂,我就会发脾气训他,直到把她给训哭了。
她会说妈妈,你能不能温柔一点,你又把我训哭了。我就会又自责,又难过的改正。可是过一会儿,当她又看不懂,又说好几遍时不会,我就会故态萌发,我也挺恨自己的这种表现,但是当时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怎么不会呢?
我也知道,站在她的角度,她还太小了,不可能一下就学会,所以我的期望就总是希望达到理想的那种孩子的状态。
很多问题,在我的身上,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情感引导
当我们知道我们自身的问题时,我们如何来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
*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有没有用消极的方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请思考你的替代方案。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
情感引导的好处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
*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
*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
*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成为好的父母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播下种子
提前清晰准确地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又是出门,我对孩子说,见到爷爷奶奶要有礼貌,要打招呼。孩子见到爷爷奶奶就主动会说:爷爷好,奶奶好。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
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
3、聆听
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可以说说吗?”……
这在成年人的领导力课堂上叫做反应情感,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发泄在别的人身上。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
“那你看咱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太好了,你的这个想法就叫作分享!
这时候孩子才学会了什么叫分享,也更乐于去实现分享,因为他知道了意义。
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都要去学的事情,从小对他进行情感的引导,对他们情感要去重视,要和他们建立起一生的亲密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