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东野圭吾 [译]沈杨
化学工业出版社
在写作技巧方面,一开始,俊介到达别墅,通过几次简单交流,就给每个人物加上了一些不太愉快的色彩,让读者心里别扭、矛盾,以此增加故事张力。
在情节的编排上,每一句话都不是白写的,每一个情节上的细节都是线索,每一件事都指向真相。而内容上,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一瞬间失去了思考的欲望,只剩下叹息。
一个人的突然死亡,牵引出的,是社会的阴暗,家庭的脆弱,生活的残酷。
在最开始的线索指向中,住在湖畔别墅里的每一个大人都成为值得怀疑的对象。每个人都有犯罪的正当动机。
就在被作者的诱导下,每个读者的心中或许都有了自己的答案。然而,真相却令人大吃一惊,或者说,作者暗示出的真相让人直呼万万没想到。如此急转直下的结局,虽然没有最后明朗点明,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真凶,但却让人不觉唏嘘。
看完结局,让人只能愣愣地盯着某个虚空,感觉到一些失落。
其次,在故事的开头,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争论,深打我心。
因为作为一个应试教育的经验者,我虽然经受住了考验,但在那之后经常无数次地思考,这是否就是真正的成功。回想我的学生时代,我虽遵守规则,但却对这种制度深恶痛绝,所以,我曾下过决心,以后若是教育孩子,并不非要强求成绩,别的路也并非不通。
在这个故事里,父母为了孩子,可以放弃原则,可以失却自我;而孩子对于父母的单纯的爱,也让人扼腕。
在最后,只在胸中留下一句,活在这世界怎么就这么难呢?
<文摘>
·一切都要竞争。自由自在的成长固然很好,可是教会孩子为了获得某个东西就必须辛苦付出,在竞争中取胜,不也是应该的吗?
·爸爸说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的差别,就在于当大家放松时,他是跟着一起放松还是更加努力用功。
·大家都相信自己的小孩,不认为小孩会做那种事。可是在座有人的这种信念被推翻了,你能断定我自己不是那个人吗?
·假如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是凶手,谁还会帮忙犯罪呢?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会拼命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