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1怎样做才达“中正”?(29)

41怎样做才达“中正”?(29)

作者: 王嵘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6-17 08:26 被阅读0次

《传习录》第二十九条陆澄提出两个问题:

1,在宁静的时候存心养性是中正吗?这里中正指的是《中庸》里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

第2个问题是,什么才是达到中正所应下的功夫?

阳明先生很清晰的告诉他,不实实在在的在所有的事上磨炼,而只是在宁静时使自己心平气和不能称之为'未发之中’,让自己安静时达到中,不是中的功夫,只有摒弃私欲、存养天理,才算是功夫。

我们要知道在阳明心学里,知行是合一的。

只有你真的摒弃私欲存养天理,在喜怒哀东未发时才会是中,也只有未发时是中,你才能够做到发而皆中节,也就是事做才恰如其分,不偏不倚。也只有你把事情做到恰如其分,不偏 不倚,才是真正的做到”未发之中“

就拿我们初学者来说,我们要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反思省察私欲,为的是在日常行动中能够摒弃私欲做到中正。

静心学习,静坐是为了达到”中正“在初级阶段所用的方法而不是”中正“本身。

这可以结合《传习录》第82条中的关于告子与孟子的”不动心“有什么区别那一篇来参考学习。

不动心指的就是”未发之中“,

告子的不动心指的是硬把着着心,让他不动。就好像我们在愤怒想发火时会劝自己,在心里默数7下,然后再开口说话。其实就是强压着怒火,尽量控制自己不发火。

而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就好像那些修养很高的人,遇事总是会客观看问题本身去解决问题,他只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又或者把"未发之中"比喻成一颗参天大树,由于私欲的侵蚀我们初学者的”未发之中“就像小树苗,有大风吹来时,为了不让小树苗被风吹倒,我们在旁边。帮它增加支撑的柱子。我们要学习理论,静坐省察私欲,使自己成长,就像小树苗在支撑的柱子扶持下成长一样。

但当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大风来了,它自然会纹丝不动。这就像是我们通过日积月累心心念念摒弃私欲,就能越来越多的做到中正。就像落尘的镜子,越擦越亮一样。

我们一定要牢记,只有无论是静处还是行动中都摒弃私欲、存养天理才算是我们实现理想人生所应下的功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1怎样做才达“中正”?(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uq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