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除了传国玉玺,还有什么器物可以代表华夏正统,可惜都已遗失

除了传国玉玺,还有什么器物可以代表华夏正统,可惜都已遗失

作者: 每日一弹Hot | 来源:发表于2018-04-06 10:00 被阅读51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星汉灿烂之中留下了很多国之重器。其中有两件最为珍贵,他们凝聚着华夏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一是传国玉玺,二是禹贡九鼎,皆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

传国玉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始皇帝秦王嬴政​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那个在楚国荆山中挖出宝玉的卞和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将被一款石头主宰,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哪怕被楚王以欺君之罪膑足也坚信不疑。好在识货的楚文王得到了它,然而在战国乱世,有实力着拥有一切,就这样,和氏璧到了秦王手里,及至始皇横绝六合后,刻字受命于天,暨寿永昌。然可笑的是,秦国历二世而亡,这既寿永昌的万世不是秦国的万世,是华夏族人的万世。

大篆:受命于天,暨寿永昌

传国玉玺本来是遍体通透,到了两汉之交的新朝有一位穿越者王莽,这位王朝外戚在窃国之后派手下向自己的亲姑姑太皇太后索取传国玉玺,太后将玉玺磕掉了一个角,王莽遂用黄金补齐掉角。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江夏孙坚率部讨伐董卓在洛阳宫中的枯井下发现这块玉玺。他的儿子将其献给淮南袁术后以求认个干爹得其庇佑。

晋末天下又大乱,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仅十几年,玉玺随着后赵的灭国传到冉魏手中,中间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代更迭。等到隋一统华夏,传国玉玺又被收入隋宫。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扬州后隋亡。传国玺又被萧后携带遁入漠北突厥。唐贞观年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皇帝龙颜大悦。到了唐末石敬瑭引契丹军包围洛阳,皇帝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从此传国玺人间失踪。

问鼎中原,争霸天下。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九鼎象征九州,夏商时代,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此。

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  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置于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而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由来。这之后还有一个搞笑的额故事,到了秦武王时秦国攻占洛阳,以窥周室。秦武王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秦武王准备把象征着西方秦国的雍州之鼎搬回国内,他尽平生之力,将鼎抬离地半尺。正要迈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腿上,腿骨断裂后当夜毙命。不久后秦灭周朝,立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沉没在泗水彭城,再也不见踪迹。

殷墟标志后母戊鼎

到了唐朝武则天登基后,她享明堂、置七宝、封神岳、作大乐、寻九鼎。九鼎难求,遂重新铸之。九鼎均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56万余斤。后世部分学者认为武瞾九鼎应该随葬在西安乾陵之中。可笑的时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以铜二十二万斤再铸九鼎,铸成后的宋徽宗旋即国破被俘,九鼎也被金人掠夺而去。禹贡九鼎和传国玉玺一样一起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说不定就埋藏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之下。

注:此文章为 每日一弹Hot 原创,特此声明!

图文整理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除了传国玉玺,还有什么器物可以代表华夏正统,可惜都已遗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vj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