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差点连人带椅子摔倒,让大家笑了好一阵儿,才慢慢止住笑。“宝玉和黛玉使个眼色儿,黛玉会意,便走至里间屋里将镜袱揭起照了一照,只见两鬓略松,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了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仍旧收拾好了方出来,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了我们来大顽大笑的。”这一段,曹师让黛玉故意颠倒黑白,衬托出黛玉喜欢顽闹,活泼可爱的另一面。人前欢乐,人后伤怀,人生真的很艰难。
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到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受不得。也没别的,我只保佑着你明儿得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这一段话,由李纨说来,再恰当不过。黛玉表现得再怎么“顽劣”,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李纨一句稍带点攻击性的实锤,就打得黛玉“早红了脸”,主动转移了话题。接下来,第四十二回进入第五个场景:“薛蘅芜论画”,归入贾府气运线。
黛玉拉着宝钗说:“咱们放他一年的假罢。”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
这里宝钗自谦说是“一句”,可等宝钗说完,大家才发现,这“一句”,其实是“三件事”。
宝钗道:“四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有几幅丘壑的如何成得?”这是第一件事。曹师通过这句话,借机表达自己对于古典绘画流派的好恶。
“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水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既照样儿往纸上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要添,该减要减,该藏要藏,该露要露。这一起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
曹师安排宝钗所说的上面这段文字,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巨大,更关键的是,无论对于绘画,或是写文,都极具指导意义。
“山水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这是自然景观描写要求。
“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要添,该减要减,该藏要藏,该露要露。”这是角色和事件、场景、节奏的描写要求。
宝钗继续说道:“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须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斜了,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头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到成了一章笑话儿了。”
这第二件事,是论述框架和“界划”的重要性。曹师列举出的这几种典型错误案例,没有摸过画笔、没有在绘画之道上浸淫多年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宝钗继续说第三件事情:“安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脚,染脸撕发到是小事。”书、画相通,精品画作的要求,也同样是对精品文字的要求。
宝钗接着说道:“依我看来,竟难的狠,如今一年的假也太多,一个月也太少,竟给他半年的假,再派宝兄弟帮着他,并不是为了让宝兄弟知道教着他画,那就更耽误了事儿----为的是有不知道的,或难安插的,好叫宝兄弟拿出去问问那几个会画的相公,就容易了。”
这一段,是宝钗对惜春作画任务难度的总结性描述。在明确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曹师还不忘贬损一下宝玉:“再派宝兄弟帮着他,并不是为了让宝兄弟知道教着他画,那就更误了事”。
宝玉听说后,先高兴地说:“这话极是。詹子亮的工细楼台就极好,程日兴的美人是绝技,如今就问他们去。”曹师此处仅用两句话,就将宝玉“无事忙”的鲁莽形状,粗粗勾画出来。
曹师安排宝钗分析完惜春执行任务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就开始询问技术细节:“如今且说拿什么画?”宝玉同学此时理所应当表现得对绘画一窍不通,当然被曹师抓来“垫背”,回答道:“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托墨”。结果,再次被宝钗无情嘲讽:“我就说你不中用,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的皱搜。拿了画这个,又不托色,又难滃染,画也不好,纸也可惜。”
这段话,是曹师向读者普及中国画基础:工笔人物与写意山水对于纸张的要求,差别极大,绘制技法和难度,也相差甚远。
既然指出了问题所在,那必须要解决问题,才算真正的高手。所以,曹师又安排宝钗给出了详细完整的纸张建议,从原料到制作,一应俱全。
接着,宝钗又从工具、器物准备的角度,给出了基本的配置要求,并建议惜春“从新再治一分才好。”惜春道:“我何从有这些画器,不过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再有不过是两枝着色笔就完了。”从惜春这句话,能看出惜春是纯粹的业余初学者。
宝钗道:“你不该早说?这些东西我却还有,只是你也用不着,给你也白放着。如今我且替你收着,等你用着这个的时候我送你些,也只可留着画扇子,若画这大幅的也就可惜了的。今儿替你开个单子,炤着单子和老太太要去。你们也未必知道的全,我说着,宝兄弟写。”宝玉早已预备好了笔砚,原本就是怕自己记不清楚,要写下来记住。听宝钗如此说,“忙喜的提起笔来”,专心记录。
曹师这一段通过分别描述惜春和宝钗对贾母所安排任务的态度,不比而比,衬托出惜春与宝钗在绘画功底方面的巨大差距。
接下来的“清单”部分,格外冗长,为了避免枯燥乏味,曹师特意安排黛玉在清单写到“生姜四两、酱半斤”时,连忙插科打诨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一时不解:“要这作什么?”黛玉笑答:“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口锅来,好炒颜色吃。”众人都笑起来。
宝钗原本还认真解释为什么要用姜和酱,结果黛玉看了一回单子,却又悄悄跟探春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起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了个不住,便向宝钗告状,于是宝钗忍无可忍,把黛玉按在炕上,要拧他的脸。
这里,宝钗用了一句俚语,沿用至今:“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
黛玉抵挡不过,只好扮可怜求饶。大家笑闹一番才算作罢。闹过之后,宝钗替黛玉拢头发一节,看得宝玉同学心动、后悔不已,早知道黛玉刚才头发略松,自己也该让宝钗替黛玉抿上去,自己可以在一旁尽情观赏。
场景最后,写大家闲话之后,到贾母处请安。顺便将贾母生病的线索完全闭合:“贾母原无大病,不过是劳乏了,兼着了些凉,温存了一日,又吃了一剂药,疏散了疏散,至晚也就好了。”,第四十二回至此结束。这一回重点通过描写宝钗和黛玉在不同场合的互动,突出宝钗多才多艺,善解人意,为后文钗、黛两人深入交往,继续进行铺垫。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