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把自己无法坚持的事情简单的归结为自己太懒惰,没有恒心,来告诉(安慰?)自己无法养成这些好习惯。但事实上,放弃才是正常的行为。因为要坚持去做一件你之前没有做的事情,就需要打破你之前的行为惯性,而这并不简单。你的旧的“习惯引力”会让你重复之前自己想要改变的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无法养成好的习惯了呢?
凡事有方法,坚持这件事也不例外。要知道,你的大脑可不管什么好习惯和坏习惯,它只是按照固有的模式去指导你的行为。所以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后,你的大脑也会继续遵循这种模式,从而良性循环。
我们每天95%的行动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比如吃饭、刷牙、随意的浏览网页...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通过习惯产生的,所以养成好的习惯尤为重要。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呢?
首先养成习惯分为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
反抗期:跨出第一步是最难的,那么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婴儿学步式”,开始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具体的行动也要简单化。为了让自己开始,可以写清楚具体的行动步骤。并且在这段时间,要每天持续进行。可以通过记录来督促和鼓励自己。每次简单的记录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付出。记录不要繁琐,就像我之前想要写晨间日记,结果在日记模板上纠结了好久,没能写下去,而现在直接在纸上天马行空的写,反而让自己坚持了下去。当然这只是初期。
不稳定期:恭喜你已经坚持走过了反抗期。在这段时间你要提高行为的难度了,让这个习惯更有意义,也更有意思。可以养成固定的模式,在开始之前给自己一个仪式性的暗示,比如你想要养成整理的习惯,就在整理前专门穿上整理穿的衣服。这段时间你可能会因为各种不确定性的干扰而放弃,这时候你可以让自己的计划弹性化,并预想到可能会碰到的阻碍和解决办法。
倦怠期:就算是到了最后,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功亏一篑,所以这个阶段也要重视。因为时间久了,你可能就会产生因为重复的厌烦感。这时候你可以为自己的计划增加一些新意,增加一些可以调节自己情绪的计划,给自己奖励。比如完成每个星期的英语学习任务,奖励自己看一部英文电影。
而谈到奖励,对于每个人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人比较适合采用没有达到处罚的方法。而让你能够持续下去的机制取决于你自己的真正需求。而这个阶段的最后,你也可以进行下一个习惯来增加乐趣。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习惯都一样呢?我们常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但是其实习惯也因为不同的种类,需要的时间也会不同。比如行为习惯可能会需要三十天,而身体习惯需要六十天,思维习惯的培养需要九十天甚至更长。所以对待不同的习惯,我们拟定的计划也要区别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