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9日,教育部发布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互加计划和青椒计划作为年度优秀案例入选,而刚刚结束的《全国首届“互联网+美丽乡村优秀村小案例评比”》成果揭晓,也让群里数千位乡村教师们,感受着互联网+教育的魅力与硕果,令人激动万分。

在这桃花夭夭,绿水盈盈的季节里,我忽然觉得,林徽因那句“最美人间四月天”用来描述此刻的心境,最贴切不过了。
记得吴虹校长说过:看见就是价值。正是由于互加计划和青椒计划的链接,来自天南地北的乡村教师们都汇聚在一起,学习、充电、提升、蜕变,一路相伴,一路成长,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前进。
我全程观看了今天的直播,其中关于学习和论文写作的部分,又回看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浅、醍醐灌顶,正如我们期末考复习一样,都是重点啊!
分享•人人为师

晚上四位老师的分享非常精彩,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教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教育故事,但是,他们都有一颗为了乡村教育勇于尝试、积极探索的心。
吉林龙潭的张春吉老师说:互加计划,它点燃了乡村教师那暗淡的心灯,给他们燃料,为他们助力,让乡村教师们的心灯再次明亮,它照明了前进的道路,照亮了一片天空!
江西宁都的张圣辉老师,只为乡村娃娃们的喜爱,在村小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展,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和被看见的意义。
甘肃金塔的巩原宏老师,在金色童年的直播间里,用网络和镜头架起家校共育的沟通桥梁,用热爱和创新筑起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纽带。
甘肃天祝的尹文生老师,从自身的实践探索出发,着眼于艺术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通过精心打磨,反复修改,写出了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的小而美的村小案例论文。
2018年冬至,互加计划在上海举行了2019年互加计划网络公益课程发布会。会上提出了“万师互教,众师成长”的概念。
这不就是人人为师的时代吗?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在这个社群化学习无所不在的时代,人人皆可为师,人人皆是学生,人人都能成长。
学习•永不止步

在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不胜枚举,学习社群拔节而生,互联网学习,已然成为互联网生态下的更加有效,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017年,互联网学习的简单定义是“学习者通过开放互联网环境而经历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深度体验的学习”。
互加计划,青椒计划,勇气读书会等都在汇聚优秀的老师们,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社群,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群里,大家各有所长,大家彼此看见,相互请教,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在互联网环境里深度体验,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已经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从独立学习变成了共同学习,从线下的边界学习变成了线上的无边界学习。
互联网学习,突破了时空的围墙限制,聚集了多元的思维观点,尤其是特定主题的学习社群,各色的呈现,思想的碰撞,让整个社群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程度深入。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唯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唯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写作•源于热爱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写作,少点套路,多些热爱。当我看到这句话时,犹如醍醐灌顶,有种顿悟的感觉。
很多时候,以为写作就是框架、结构、内容填充,不否认这是写作的一般方法,但是,热爱却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基础,热爱决定你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
因为热爱,才有实践;因为热爱,才有钻研;因为热爱,才有思考。
这次的优秀论文评选,我看到很多老师的案例论文都很有特色,从一个切入点开始,观察教与学的过程,发现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变化,用切实的实践论据去分析总结,提炼观点,写出了一篇篇小而美的优秀论文。
这其中不乏老师们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探索的热爱,很多老师像尹老师一样,一篇文章写了之后,反复修改,反复打磨,才有了最后的输出呈现。
乡村教育,因为有一群敢于尝试,勇于实践,乐于探索的新时代教师,何愁改善不了乡村教育的现状?何愁不能看到村小温暖的春天?
一起努力,让我们徜徉在村小充满生机的春天里……
更多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