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9767496/10e2bd091c120e6c.jpg)
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是王维的一首小诗,初看倒有点儿像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细看来简单虽简单,却不似白诗明了,看起来明白的文字背后,实际上另有含义。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句诗和白居易的诗风格一致,通俗到极点了。但该点明白的信息,这里面都有。我们可知诗人客居外乡,对家乡无比思念。正在这时碰到了故乡来的人,这可是解相思之苦的机会。“应知”,应该知道,诗人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这个随便碰到的故乡来人,知道故乡事,但他知道的故乡事是不是诗人想知道的却未可知。在这里,诗人用肯定的语气,表达的实际上是自己对家乡的事情迫切想了解的情绪 ,这种情绪就是浓浓的思乡情。“应知”二字,表面看来似乎说的是故乡来人,但透过字面分析表达的还是作者的情感。
“故乡事”,是关于故乡的什么事呢,什么事才是诗人想了解的呢?“故乡事”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每个离开家乡的游子心中,都有自己所想的故乡事。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停下来,展开自己的想象,想象此刻诗人最想了解的是什么事情。所以 ,“故乡事”在这里实际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完全遵循“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第三句一定会转向写自己最想知道的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来的那天有着精美雕花的窗户前的那株寒梅开花没有?哪扇雕花精美的窗户呢,谁家的寒梅呢?自然是诗人家的窗户,诗人家的寒梅。好不容易从遥远的故乡来了一个熟人,心心念念想打听故乡事,没问别的,问家里雕花窗户前的那株寒梅开花没有?这正常吗?自然是不正常,我们不能这样直白地解读, 文字背后一定另有涵义。不只是问寒梅,那实际上问的是什么呢?再细来看诗句,“绮窗”,雕花的窗户,雕花窗户里住的是什么人呢?王维九岁丧父,自然不是父亲,王家老宅里还住着母亲和妻子。若是询问母亲大人是否安康,这样过于含蓄的表达难免显得有些轻佻。雕花窗户也不适合母亲的身份,“绮”字是艳丽、美妙的意思,从审美的角度看绮窗下端坐的更应该是个年轻女子。再往后看,绮窗前的寒梅开花没有?开没开花重要吗?不管你问不问,这些寒梅到了时间是一定要开花的。诗人似乎问的是寒梅,他脑海里想的一定是那个曾经和他一起透过绮窗看寒梅的人,他亲爱的妻子,只是他没有明说。林觉民的《与妻书》里的一段话可以完美地补充“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至此,我们明白了,这是王维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的一首小诗。
此诗语言简单,但情感含蓄蕴藉,意境也非常美好,标题《杂诗三首.其二》实在是配不上这首诗。本来是组诗中的一首,这样命名也可以理解,只是这样真埋没了这首诗,可惜呀。
读者们,可否试着为这首小诗重命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