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京口北固亭这个地方,辛弃疾接连写下两首词,除了这首词,还有一首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篇便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直接称其为英雄,直接感叹无处再寻得孙仲谋,渴慕之情可知。两首词都写到了孙仲谋,由此可知孙仲谋在他心中的分量。孙仲谋何以有如此魅力,能让辛弃疾赞不绝口呢?让我们从词中找找依据。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得真是好,“年少”指年龄数字小,和“万”形成巨大反差,孙仲谋之少年英雄形象可想而知。“兜鍪”就是指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此用借代手法代指士兵,但词人并没有用士兵而用了兜鍪,除了韵律的考量之外,更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联想:孙仲谋仿佛高高站立于千军万马阵列之上,为一军之统帅,指挥着千军万马。
“坐断”二字都是四声,读起来顿挫有力,给人一种杀伐决断、果敢有为的感觉,“坐断”就是占据的意思,占据也都是四声啊,但是“坐”字形象,让人联想到王者坐于王座的气派形象,“段”字以“an”为韵脚,读起来更加响亮豪迈。“坐断”二字实在为孙仲谋的形象添色不少。“战未休”和南宋的畏战退缩又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孙仲谋的勇敢无畏。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将孙仲谋和曹操、刘备这两大英雄人物并列类比,“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典故,这本是曹操对孙仲谋的赞叹,词人深以为然,不禁引用了这句赞叹,词人对孙仲谋的赞叹真是越来越直接了,越来越动情了。
为什么是孙仲谋而不是别人?辛弃疾对孙仲谋渴慕、赞美、呼唤,恰是反映了词人所处之时代应该有孙仲谋之类君主的出现,而终究没有出现的现实。
词人处于什么时代呢?靖康之难让北宋灭亡,皇室蒙羞,百姓罹难。靖康之耻估计是南宋上至皇族下至百姓的梦魇,也是刻入骨髓的耻辱吧。真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百姓忍受不了,有血性的士人将士忍受不了,南宋初年全社会抗金的热潮高涨,那岳飞就是其中代表,从金统治区起义而又归顺南宋的辛弃疾自不用说。可是统治者呢?未有如此血性,未有如此决心,一味忍让求和。老百姓尚且不怕打仗牺牲,统治者不用亲临战场,却战战兢兢,懦弱退缩,真够窝囊,真是让有志抗金的百姓士人气愤难平,鄙夷万分。
当时民心向宋,同仇敌忾,若与金战,气势上充沛无忧,北宋灭亡到南宋建立之时又与金经历了大大小小诸多战役,将士的素质已经大大提高,更是涌现出一批如岳飞一样的名将,如果南宋统治者能乘势而上,信任将领,怀揣天下,心系黎民,而不是总是盘算于心中的小九九——担心若救出被俘的二圣则自己的帝位有危,那南宋估计真可以收复中原,驱除金贼,绝地反击,延绵大宋气运。
可惜啊,朝廷的懦弱,终究伤了民心,也断送了自己的气运。常年热血的辛弃疾怎不痛心疾首?怎不遥呼已经作古九百年的孙仲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