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同事打电话过来问我有没有手机登录DY app。
我说:“很抱歉,这个app我没安装。”
她惊呼:啊?那你平时用啥看短视频。
我心里想告诉她,我下班没空看视频,上班职业需要才看。但嘴上却说:“我看B啊,SP号啊,XHS啊。”
可能是觉得每次视频里喷出的大笑太辣耳朵了,配乐也完全不是我的菜,而且这种被精心计算过的推送和内容,我实在是无法忍受。又或者因为以前家里总被迫听到那些内容,苦其久矣,现在耳根清净不免乐在其中。再说,上班、兼职、做饭、辅导作业、做家务、运动、联络家人朋友...之后,剩下一点可怜的业余时间,哪还有注意力可以被分走呢?总之,对于没有安装视频软件这件事,我并不觉得是种缺陷,也从未有过需求。
那我是不是就不会被视频洪水冲走,成了唯一的幸存者呢?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首先,内容呈现不见得有优劣之分。央视新闻现在也的DY平台放下傲慢,贴上各种音效表情包了。而克制、拖沓、精确无歧义的表达,就是比不上激动、快节奏、偏激的表达那么能让人印象深刻。两种不同性格的人,一个安静另一个吵闹,难道就能片面地说哪个好哪个坏?
其次,现实世界里学会站到人多的地方,大声用别人喜欢的方式表达,才能获得更多资源倾斜,也就是获利赚钱。我自己不爱看,但其他人爱看,如果我又要从事这个行业,却不愿意尝试沉浸式动大拇指1小时,怎么能充分理解那种感受,并成为一个好的运营呢?粉红花吊带裙牵手新闻铺天盖地,卖裙子的人已经靠这份敏锐嗅觉,连夜赶工卖出了从业生涯中最惊人的销量,赚得盆满钵满。营销的窍门也只有一个,要充分了解你的用户,和你的用户站在一起。
最后,生活的实际意义也不是没有的。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是要被这样填满才感觉活着。当劳累了一天,思考能力完全不在线,脑子里不可能会有能沉浸式思考几个小时的议题,靠着那点投喂的笑料贡献一点注意力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弊端也是极为明显的,如果获取的信息一直都只是这些经过精心搭配和计算的:视频必须在前几秒牢牢抓住眼球,每个几帧要换一下景别,劲爆音效,荷尔蒙拉满... ...那么,人类会不会出现反智(无逻辑)?是不是模式有点像吸毒(让你全程嗨)?这么多人愿意一直讨好你,背后到底是哪个利益集团在深度吸血?
现在,不管是购物网站还是网文,几乎也都配套了视频。我负责拍视频的,自然清楚,不论往哪个方向移动25度角看到的世界可能就完全不同了(仔细回顾一下小学课本关于画杨桃的那一课)。你以为的眼见为实,可能已经是VR带你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但是这种认知偏差,很少人细细思考,只会一直任凭激素调节自己的行为。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这些视频图片就是会影响我的决策。那么,想当一个真正的幸存者很难很难。或许唯有吸血者和生产者才是那些能把头露在水面上的人,但我们偶尔就愿意这么生活,你管得着?
永远记住,要比别人更能反驳自己。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