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五〇】
姊夫王贡南,名裕琨;《雨过富春》云:“历乱如丝小雨微,相呼舟子授蓑衣。鱼争新水穿萍出,鸟怯寒风贴地飞。宿雾半藏临涧屋,好花多落钓鱼矶。纷纷鱼艇随波散,撒网闲歌何处归?”《寄内》云:“好奉慈姑勤菽水,莫同邱嫂戛杯羹。”余时年十四,爱而记之。即健庵父也。
王贡南,即王裕琨(生卒年不详),字贡南。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袁枚的大姐夫。住杭州横河桥。有长子王后曾、次子王后文。见袁枚《子不语·卷二·妖道乞鱼》。
富春,音fù chūn,释义:1、富春江,河流名。浙江省中部河流。为钱塘江建德市梅城镇下至萧山区闻家堰段的别称。全长110公里,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区。其中桐庐县境河段称桐江。自梅城以下5公里至芦茨埠附近为峡谷段。2、富春县,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原县域幅员辽阔,含桐庐、建德等地,沿富春江一带。秦前为阳城,秦时设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宣太后郑阿春讳,更名富阳。
舟子,音zhōu zǐ,驾船的人。亦称“船夫”。《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晋·郭璞 《江赋》:“舟子於是搦棹,涉人於是檥榜。”明·魏学洢《核舟记》:“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明末清初·张岱《湖心亭看雪》:“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慈姑,音cí gū,释义:1、妇对夫母的称呼。《文选·潘岳<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李善注引《尔雅》:“妇称夫之母曰姑。”《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却说安太太那边自从张金凤进门之后,在安太太是本不曾生得这等一个爱女,在张姑娘是难得遇着这等一位慈姑。”2、植物名。亦称“茨菰”。可作食用和药用。唐·白居易《履道池上作》诗:“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六·慈姑》:“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
菽水,音shū shuǐ,意思是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亦表示贫穷但孝顺。《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宋·陆游《湖堤暮归》诗:“俗孝家家供菽水,农勤处处筑陂塘。”
邱嫂,音qiū sǎo,意思是寡嫂。清·黄生《义府·邱嫂》:“《汉书·楚元王传》:‘过其邱嫂食。’邱,注:‘大也。长嫂之称也。’此训未然。邱,空也,谓无兄空有嫂也。盖是时高祖长兄已没故。”按:《汉书·楚元王传》作“丘嫂”;《史记·楚元王世家》作“巨嫂”。清·赵翼《漂母祠》诗:“客来轑釜似邱嫂,饭后打钟如闍黎。”清·刘大櫆《江贞女传》:“贞女既归顾氏,德炜奉邱嫂为一家之主。”
戛杯羹,音jiá bēi gēng。典故,戛羹之嫂。用勺刮锅底以示羹尽的嫂子。《史记·楚元王世家》载,刘邦微时常带客去嫂子家吃饭,嫂子故意用刮锅底的方式让刘邦知道羹已尽,宾客遂皆离去。之后发现锅中还有羹,由此而怨其嫂。后因以指称不贤惠的嫂子。嫂子也因此被称为“戛羹”。因为对大嫂的记恨,在取得天下后,先是不给侄子刘信封侯。后在刘太公的劝说下,给刘信封了“羹颉侯”。羹颉在古代是用勺子刮锅底的意思。宋·陆游《病中卧闻舂声》:“丘嫂羹存先戛釜,山僧斋竟始鸣钟。孰知造物独怜我,一日未尝无夕舂。”
健庵,即王健庵(生卒年不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袁枚外甥(大姐的儿子)。家贫,以诸生老,晚年自号青躬道人。或問其故?曰:“无米无穴,精穷而已。”按:袁枚《子不语·卷一·妖道乞鱼》述,其姐夫名“王贡南”,大外甥“王后曾”,小外甥“王后文”。据王英志考证:袁枚有大姐、二姐。大姐名不详,嫁杭州人王裕琨,有子王健庵、媳张瑶英,皆工诗。二姐名亦不详,嫁陆康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