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93年,秦晋之间爆发辅氏之战,这场战争秦国吃了败仗,又回国寻找别的机会,他们老实下来,晋国就没麻烦了吗?
不是,楚国还折腾的非常厉害,楚国楚庄王在位时,晋国没有丝毫办法。
桓公十三年,即公元前591年,楚庄王薨,楚共王继位,楚国国内出了点问题,势力一天不如一天,晋景公就又开始不老实了,怎么个不老实法?
乘你病,要你命,借这个机会,将秦、齐两国从楚国手里抢回来,改变四面树敌的态势。
主意虽好,可怎么将秦、齐两国拉回来呢?
秦国,有点麻烦,辅氏之战的疙瘩还没解开。那齐国呢?
呵呵,有了,桓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89年,晋、齐两国打过一场鞌(念“安”)之战,鞌之战中晋国夺了一点齐国的土地,现在把土地还回去,不就表现出我愿意和好的诚意了吗。
就这么办?
于是晋景公便通过这种方式和齐国搞好关系,之后顺带搞了个赵氏孤儿后便撒手西去,将江山传给了儿子晋厉公。
桓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580年,晋厉公继位,晋厉公虽然历史上名声不好,可却是个玩外交的高手。
继位后延续父亲的政策,想和秦国搞好关系,至于以前的麻烦?谁不知道,政治上哪有永远的敌人,不都跟着形势变化,如今我都转过弯来,你秦国能揪着以前的那点过节不放。
出于上述想法,晋厉公继位伊始,便大度的向秦国发出邀请,邀请秦桓公过河来商量一下,秦晋两国今后的走向。
晋厉公的想法没错,可错就错在他选错了地方,他选在什么地方?
即秦国两次受辱的令狐(山西临猗),想跟秦桓公在令狐会盟,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人说是他的疏忽,但我认为:不是。
还是以一种自大的姿态想压迫秦国就犯,言下之意是,听我的话,万事好说,要是不听,瞧见了吗,不要让历史上的悲剧重演啊。
老秦人就是老实啊,秦桓公走到黄河岸边才回过味来,晋国要我去令狐会盟,什么意思,揭我老秦人的伤疤吗。
这么一想不要紧,在黄河岸边驻马不前,只派了个大夫过河跟晋厉公见面去了。
君王不来,这份盟约还有多大约束力,晋厉公这个失望啊,不过出于礼貌的关系,本着外交对等的原则,也派个大夫跟秦人过河,草草签订了这份有关两国合好的盟约。
这件事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了。
晋厉公虽然有点遗憾,但总算达到目的,于是便开心的回去,可秦桓公呢,越想越不对劲,回国后就撕毁盟约,与翟人联合攻打晋国。
事情虽然不大,但晋厉公却彻底恼火了,他也不想想自己的问题,完全把过错推到秦桓公身上,决定发兵报复。
可怎么报复呢?
要不怎么说晋厉公是个玩外交的高手呢,生气之后,派出个吕相,拿着国书就到秦国去了,到秦国干嘛,当庭宣读,指责秦国的过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绝秦书》。
这份《绝秦书》,全文共871个字,写的很好,但却非常无耻,怎么个无耻法。多说无益,看下《绝秦书》的译文吧:
“从晋献公和秦穆公开始,我们就是友好邻邦,戮力同心,结为盟友,后来又有了裙带关系。献公鞠躬尽瘁之后,秦穆公不忘两国的情谊,帮助我们的惠公继位。
但是,秦国很快背信弃义,发动了韩原之战。之后你们良心发现,有所悔改,又帮助我们的文公回来,这些,我们承认都是秦穆公的功劳。
我们文公称霸天下之后,让天下诸侯都去朝拜秦国,这算是报答了秦国的恩德了吧?
后来郑国人侵犯贵国,是我们帮着你们打郑国,可是,你们背着我们和郑国人签了和约,天下诸侯都很气愤,要消灭你们,要不是我们文公极力劝解,你们根本就回不了秦国了,这一次我们又对你们有恩吧?
文公去世之后,你们穆公非但不来吊唁,还侵犯我们的崤,断绝和我们的外交关系,灭亡我们的友邦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妄图颠覆我国政权。
后来,秦穆公又勾结楚国对付我们,幸亏楚成王被害,让你们的阴谋破灭。秦穆公和晋襄公去世之后,秦康公和晋灵公继位。
康公是我们的外甥,可是他也亡我之心不死,频繁骚扰我们的边境。没办法,我们才发动了令狐之战。
之后康公还不思悔改,侵占我们的河曲、掠夺我们的王官,摧毁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又有了河曲之战。可以说,晋秦两国之间的长期敌对状态,完全是秦康公拒绝和平的缘故。后来秦康公去世了,秦桓公您继位了,我们景公翘首以盼说:‘这下好了,和平有望了。’
令人失望的是,您也是一丘之貉。利用我们被赤狄侵犯的时候来侵略我们,抢我们的庄稼,杀害我们的边民,我们忍无可忍奋起反击,这才有了辅氏之战。
前不久的令狐之盟,您又在忽悠我们,表面上跟我们和平友好,暗地里勾结白狄和楚国人来攻打我们。
白狄跟我们是亲戚,跟你们是仇人,你们要我们跟你们去打白狄,我们为了友谊而牺牲亲情,答应了你们。
可是随后你们又联合白狄打我们。你们两面三刀的行为,连白狄都讨厌你们,向我们告密。
楚国人也很讨厌你的反复无常,他们也把实情都告诉了我们。天下诸侯知道你们的无耻行径之后,义愤填膺,一定要讨伐你们。
如今,我们国君在诸侯们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前来讨个说法。如果贵国君为天下诸侯着想,怜悯我们,肯和我们诚心签署新的合约,我们还可以试一试把诸侯们劝回去。否则的话,我们也不能阻止他们来伸张正义了。”
晋国就这样颠倒黑白,后人能不骂他无耻吗,一般有点脸皮的人都不会这么说,可晋国人就这么说了,而且说得理直气壮。
秦桓公听完后当场傻眼了,可傻眼后又怎怎么办,还是老秦人老实啊,居然想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让《绝秦书》传遍天下,晋国也因此得到舆论上的支持。
桓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578年,晋厉公在周简王的支持下,联合鲁、齐、宋、卫、郑、曹、邾、滕等十个国家,搞了个十国联军,讨伐秦国,挑起有名的麻隧之战。
这一场仗,秦国出兵五万,十国联军则有十二万军马,
兵力相差如此悬殊,还让秦国怎么打,于是在麻隧(陕西泾阳北)吃了场败仗后,一直被联军打到侯丽(陕西泾阳境内),距雍都只有两百余里了。
晋厉公打到这里,自然志得意满,俘虏秦将成差后洋洋得意的回去,可秦国呢。
居然被人抓走一名将军,尤其是打到国都附近,这可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啊。
秦桓公因此忧愤成疾,于第二年,即公元前577年病逝,把一个千疮百孔的秦国,交到儿子秦景公的手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