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冯友兰谈出世与入世

冯友兰谈出世与入世

作者: wasue | 来源:发表于2022-09-01 16:34 被阅读0次

人是各式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例如,有的人从政,在这个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人可能被分为不同等级,但他们都是人。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和宇宙合而为一。问题在于,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抛弃社会,甚至否定人生呢?

“出世”的哲学主张人应该从被物质败坏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

“入世的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

站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学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的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用过分简单的办法是无从了解中国哲学的。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对立的一样。

中国哲学的使命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合。这是否要取消这种对立?但它们依然在那里,只是两极被综合起来了。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这正是中国哲学力图解决的问题。

按中国哲学的看法,能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中实现这种综合的,就是圣人。他既入世,又出世;中国圣人的这个成就相当于佛教中的佛和西方宗教里的圣徒。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漫游山林、独善其身;他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内圣外王”是说,政治领袖应当具有高尚的心灵。至于有这样的心灵的人是否就成为政治领袖,那无关紧要。

《庄子》书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就是指社会。公元3、4世纪(魏晋)间,道家思想再次兴起。当时人认为,孔子重“名教”(把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化),老庄贵“自然”(顺应事物和人的本性)。中国哲学中的这两种思潮,大体类似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思潮。

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这两种思想看来相反,其实却是相反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得以较好地取得平衡。

整理自《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相关文章

  • 冯友兰谈出世与入世

    人是各式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例如,有的人从政,在这个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 出世与入世都是修行

    1.出世与入世 入世与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像儒家的思想趋向于入世,而老庄的思想却是趋于出世的,在我看来,...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著 “出世的哲学”太理想主义,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

  • 入世与出世

    入世 便混入风沙 总是飘散在空中 出世 便落于深海 总是沉入大海中 无论入世还是出世 都难以避免 既远又近的不可知...

  • 出世与入世

    佛家语所谓:“出世,入世”出 世就是抛开世俗的杂事、欲望,一切 随缘行事,与周围的人、事没有矛 盾,达到一...

  • 出世与入世

    我习惯了世间与世外的奔波,我习惯了踏破铁鞋终一无所获。我习惯了倾情演绎却无人喝彩,我也习惯了处处是岸却不许停泊。我...

  • 出世与入世

    周日,骑行! 出门,天阴沉,微凉,微雨丝!向左,繁华都市,人丁兴旺;向右,直接遁入荒野,少有人迹!迟疑了一下,还是...

  • 出世与入世

    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最大不同,是因为中华文化有出世与入世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和道家。 任何一种文化或...

  • 入世与出世

    淹没和淘汰有近似处,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淹没带有被动性,淘汰常是主动的,历史上的人、事、物皆多有相关案例。 文学巨著...

  • 入世与出世

    以前很不明白为什么古代有入世与出世之说。“世”充满着欲望和利益,往往入世之前的人思想单纯和平和,一旦入了所谓的世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冯友兰谈出世与入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js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