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在一片黑场与主人公之一张果果的独白中,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四段青春过往,向我们拉开了帷幕。
故事从生活于现代的张果果讲起。身处企业高层尽受尔虞我诈的张果果,在一次奶粉企划案中替上司背了锅从而被迫离职,但人与人间的恶意竞争并未破坏他的善良,秉持着一片责任心,跳槽后的张果果坚持救助了四胞胎一家。他审视自我顺从真心,拒绝了向曾经的同事提供对手的黑料,只因他明白,“我跟他们不一样。”
视线转到建国初期的文革时代,在这个纯粹与动荡并存的年代,王敏佳、陈鹏、李想三位青梅竹马,彼此在爱情与理想之间纠缠出了纷乱的红线。为了替长期遭受妻子家暴的恩师出气,王敏佳与李想偷偷写了封批判信投进了老师所住的院子,而这封信却也成了差点葬送王敏佳生命的刽子手。在被老师妻子举报后,王敏佳又因一时虚荣而编造的谎言被定为反叛分子,在批斗会上被激进的众人围殴至濒死。从研究所赶回的陈鹏救回了敏佳,把她安置在自己曾居住的小村庄,后陈鹏撞见在敏佳墓前祭奠的李想,他的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也令当初没有勇气站出来的李想忏悔与深省。
抗日战争时期,出身名门望族的沈光耀能文善武,是西南联大的卓越学生,然在听闻空军教练一番振聋发聩讲话后,那句“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点燃了他成为空军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远大抱负,然而母亲的担忧于泪水迫使他要听从家里的安排。但在亲眼目睹被日军轰炸过后的学校场地,看到流离失所痛哭流涕的人群后,他毅然决然弃笔从戎,投身于战斗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因为怀揣同情,他经常驾驶着战斗机去给贫苦的小孩子们投送食物,因为坚持着正义和无畏,在空战的最后关头,他驾驶着战斗机冲向了敌军的战舰,英勇就义。
1923年,就读于清华园的吴岭澜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艰难抉择,他的文科十分优异,然数学却相差甚远,可最好的学生都在主攻实科,他是否要从理转向文呢?校长梅贻琦先生告诉他,学习最重要是真实,可什么是真实?“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是梅贻琦先生给他的答案。后来,在泰戈尔的访华演讲上,他望着台上那一代最顶尖的学者们,启发了内心,转投文科,并留职于学校成为了一名教授。
整部电影采用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把四个看似互不相干的故事交叉混剪,再用一条暗线把他们串联在了一起。成为教授后的吴岭澜在飞机轰炸前带走了沈光耀,并启迪他何为真实和顺从真心;经常给落难的孩子们投递食物的沈光耀恰巧便救助了身处其中一员的陈鹏;被陈鹏一番话点醒的李想,在支边翻越雪山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另两位队友,而这对夫妇的儿子,便是最开始出现的主人公张果果。他们在小爱与大爱中升华,把纯粹的善良传承,最终所有的故事归根于一个节点——听从真心。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无问西东》无疑是一部出色的艺术性极强的文艺片,但由于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和倒叙的叙述手法,影片过程中时代与时代的跳接,无疑会让初次观影的群众一头雾水,从而忽视了影片中多处耐人寻味的细节。
例如张果果第一次在医院走廊口给四胞胎家人递送名片,随着镜头的推移可以发现,他们走过的医院长廊正是王敏佳抱着相册向众人展示时坐过的地方;给张果果倒掉的饺子馅时的特写,也暗喻了现代人为了利益的不择手段和张果果耿直的性格;陈鹏带着王敏佳远赴村落时从高耸的大槐树下走过的一幕远景,与沈光耀开着战斗机从同棵大槐树上略过的远景遥相呼应;在梅贻琦先生为吴岭澜解答何为真实时,画面闪回了其他三个时代中故事主人公面对抉择时的镜头,为故事的串联埋下伏笔,又隐喻了所有篇章具有的共同主题;讲国学的老先生在下课后站在讲台上缓慢的整理着教学用具,应着铃声走进教室的英语老师站在讲台前跟学生们用英文交流互动着,这个画面导演运用了一段长而缓慢的景深镜头拍摄,虽英语老师位于前景,却始终模糊不清,而置于后方的老先生在走下讲台时对英语老师的深深地一眼和微微的摇头叹息,更是令人深思和唏嘘;在大林小林二人慰问完沈母离去后,镜头逐渐拉远,将沈母一身素衣形单影只,站在厅堂中央目送他们远去时的寂冷和悲伤彰显到了极致,接着镜头缓慢上升,“三代五将”的牌匾赫然映入眼帘,令人在悲恸之时又肃然起敬,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同时也对为何富家子弟沈光耀会习武做出了解释……诸如此类的画面不胜枚举,因此《无问西东》是一部值得多次观看和细思的佳作。
此外,《无问西东》在声画对位的音乐处理上也令人印象深刻,譬如在与日军作战时,血肉横飞和轰炸爆破的惨烈场景,并没有搭上宏伟雄壮的背景乐,反而划入了大雨倾盆之下,神父带着孩子们唱歌祈祷的画面。稚嫩空灵的童声与战火纷飞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死亡与新生、绝望与希望的交缠把整部电影的氛围烘托至高潮,沈光耀牺牲前的一句“回家”,更是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电影的尾声,张果果的独白再次响起,应和着开头时的问题:“如果你知道你的人生将如此世俗而艰难,你还会选择出生吗?”若问我,我的回答是:会。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转折路口,每一个抉择面前,每一个选择就是一个不同的结果,值不值得?有无对错?我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遵从内心,不会后悔。无论是张果果选择坚持帮助四胞胎到底,还是沈光耀欺瞒母亲参军作战,或是吴岭澜转文留教,他们每一个人在做选择时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他们用真心作答用青春谱写,用粲然的历史告诉我们: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秉持真心,这万千世界,最珍贵如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