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自己——基础——找出自己的目标和准则
①自我:反思自省——感恩日记(记录并分析引起情绪波动大的事件)
②自我:枕头法(提升认知复杂程度);
底层逻辑:用更多的方式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就更有可能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68398/c63dd2cca4e39c34.jpg)
③他人:他人视角——决策清单(他人意见-尤其是反方意见,伟人意见-经典书籍、名人传记)
底层逻辑:每个人看事物都是片面,自己看的,不仅局限,而且主观色彩更多;而我们需要多方位的视角,才能认识到真相的全貌;
④他人:多结交朋友——不同行业,即思维模式不同;
⑤他人:观察别人,尤其是自己佩服和讨厌的人(仔细分析是哪个点,可以并入感恩日记的一个项目);
2.认识他人
(1)从事情上:提升同理心;
①枕头法
立场1:我对你错。
立场2:你对我错,这是逼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立场3:双方都对,双方都错。从这个立场出发,你承认双方的观点都有对的也有错的。
立场4:这个议题不重要。找到做这件事的背后目的和需求是什么。
立场5:4个立场都有道理,这是一种更为全面的立场,是在前4个视角基础上,获得的一种更为深刻的洞察和“明辨.
②需求清单
③总结:需求清单、枕头法,均属个人思考的范畴。条件允许时,尽可能从当事人那里获得反馈和确认,这种真实的反馈极其必要。
(2)从关系上:
方法:收集、记录、梳理、分析
这是认识一个事物的底层方法;比如情绪管理,必须先觉察,记录,通过大量的记录,慢慢就会知道哪些事情容易引发自己的情绪,为什么会引发自己的情绪,以及自己处理情绪的方法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一旦看清楚这些之后,情绪管理能力自然会大幅提升!
获取者:看到的多是自身需求,忽视他人的需求,只关注自身利益,一味索取;
互利者:能看到双方的需求,愿意遵循公平的交换原则,满足彼此的需要;(最稳定)
付出者:更多看到的是他人的需求,忽视甚至牺牲自己的需求,满足他人的需要,他们乐于分享,甘于付出,不索取回报。(开始时)
3.建立关系
①做一个是值得被信任的人;
尝试成为一个付出者,因为回馈是在潜意识层面的;
方式:不批判的观察,接纳别人观点;
态度:坦诚,能说的就说,不能说的直接表明,不隐藏;
是否坦诚,不只根据关系,还要根据对方的承受能力、理解能力;
数据:创造自己的里程碑,让别人觉得自己靠谱。
底层逻辑:信任一个人,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的,肯定会从过去的数据入手;
②做一个冒险信任他人的人;
针对自己缺乏安全感的性格:要勇敢点在初期暴露自我,越在初期越不容易受伤;
自我暴露的程度要适当,彼此对应;
层次越高,对方越觉得,你信任他;
如果过度,对方会认为你不靠谱,没分寸;
PS:自我暴露由浅及深:爱好(饮食习惯、偏好)→态度(对人的看法、对时事的评价)→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自卑情绪、与家人关系)→隐私(性经验、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行为);
③沟通
沟通的风格:坦诚的沟通;
沟通的维度
内容维度,指的是沟通的具体信息,比如非暴力沟通中传递的需要信息;
任何一段对话都应该包含这5点,沟通才更有效:
1.事实——观察,到的事实;
2.想法——基于事实,产生的想法;
3.感受——基于想法,产生的;
4.需求——情绪、感受背后真实的需求;
5.请求——基于需求,提出的请求;
例子:比如你参加伴侣的某个聚会,可能气呼呼的说:我想回家去,聚会太无聊了。
真正想说的是: 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这里(观察,事实),
看来你根本不关心我,或者不想让我融进你的朋友圈(想法,推理),
我感到很委屈,很生气(感受),
希望你别把我丢一边,我不想傻坐在这里(需求)。
PS:
关系维度,指的是沟通中所传达的情感、态度等关系信息。
PS:你所在的关系网,有一个你能基本全坦诚的人,对你的心理而言,是一种安稳;可以吐槽,不担心被笑;可以说出担忧,不用担心被说出去;人的情绪就像一个玻璃瓶,一直往里装,不向外吐,对外倾诉,是早晚有一天会爆照的,这样一个人得存在。
维持关系
多建立共同话题
网友评论